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