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做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这段文字的要义是( )。

A.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B.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C.生态文明的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D.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必须以《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作为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篮子里只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如果是红色的,那就是苹果;如果是梨,那就是黄色的。所以篮子里只有红色和黄色的水果。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结构是一样的?(    )

下列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大气的热源的两个: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地面。其中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距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并随着高度增加而不断降低。在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也是随海拔高度降低的,山地凸出于自由大气中,高山上的温度除了受本身的地面热源影响外,还受到了自由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山越高,山地面温度与自由大气温度的差值就越大,自由大气对山地气温的调节作用就越明显。

对“什么是优良的政治生活?”以及“如何实现优良的政治生活”这两个问题作出鲜明的回答是政治哲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作为西方早起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在“是”的问题上,葛兰西的回答尊奉了马克思的基本路径,即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解放了的政治生活才是最优良的政治生活;而在“如何”的问题上,葛兰西从西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文化霸权的路径。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对比一下早期的《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现,不少当年的热词如今已经多么__________、奄奄一息了。一个词是否可以因为收入词典而不朽,不是词典说了算,而是文明的时间说了算。过一百年,一个热词还活着,算它命大。汉字,留下来的往往是善词。这也是一个__________的真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倘若城市的教育资源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公平分配,那么就不会出现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区别,也不会有一些教师因教育资源的过度聚集而“暴富”。倘若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得到公平分配,边远地区的山村学校能获得更多额投入,那么,乡村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