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红壤广布地区开展野外考察,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600米的甲、乙、丙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见下表。地点,海拔(米)某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米)甲500418乙2505丙600397,该考察地所处的地区是()
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为了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我有意识地搜集语料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围绕“老龄社会”这一话题节选三则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包括《“银发潮”将席卷中国》《老龄化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居家养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良策》。然后,我设计三项学习活动:(1)根据材料内容为“人口老龄化”下定义,并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现实影响。(2)有人认为实行“二胎政策”能够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有人认为这种对策治标不治本。请任选一方,运用材料中的数据和事实,结合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3)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材料提及的上海市社区经验,为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写一份《近五年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建议》。对上述教育叙事中“学习活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4是4个DNA分子的末端示意图,由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来的一组黏性末端是()。
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人环节,按照要求答题。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题材严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尝试着更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解释讨论:你能从《登高》这首诗中读出“沉郁顿挫”的意味来吗?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体育课所采用的个体差异评价,其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