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在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一一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骜不骑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
据说泰山是古代名匠鲁班的弟子,天资聪颖,心灵手巧,干活总是( ),但往往耽误了鲁班的事,于是惹恼了鲁班,被撵出了“班门”。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