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20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技术突起、科学精进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只能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寡居效应通常指的是许多年迈的夫妻在失去伴侣之后也相继去世的现象。科学研究发现,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会在伴侣去世之后三年内死亡,已有相关研究认为,丧偶会增加人的死亡率。丧偶这样的重大变故会加深人的孤独感,而孤独感给人造成的心脏病风险与肥胖和高血压造成的风险相当。对“寡居效应”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一项工程,乙单独做需17天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比上次轮流的天数要多半天才能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才完成?(  )。

现阶段财产型犯罪的主体是()。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自()起三十日内做出决定。

当代人类学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某种人格气质。它往往选择一种气质或融合几种相关的气质,并且把这种选择“专断”地揉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文化气质论给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照。如果我们的视野从“美学”扩延至“审美文化”范畴并且假定中国审美文化具有某种特殊气质,那么对这种气质的类型、构造、成因、背景等等的探究和识别,无疑会拓展出一种新的学术疆域。 这段文字中的“新的学术疆域”最有可能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