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咏花诗对花的自然属性有丰富多彩的描绘。剪春萝花瓣前端呈不规则锯齿状,像剪出的花边,被描述为“谁把风刀剪薄萝,极知造化著功多”。写蜡梅的“洗却铅膏饰道装,檀心浅露紫香囊”。“饰道装”表明总体来说花被是黄色的,长在下陷成囊状的花托上,且基部有紫晕,所以说“檀心浅露紫香囊”。写山茶花“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野蔷薇“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 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是( )。

A.人们赏析古代咏花诗的人文内涵和对自然属性的描述B.古时候人们对花卉有细致深入的观察,并表达得言简意赅C.古代咏花诗对花形、花色、开花时间有精彩纷呈的描述D.中国古代诗人们观花咏花,留下无数名垂千古的诗篇。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赵、钱、孙三个地质工作者在辨认一块矿石,赵说:“这不是铁,也不是铅。”钱说:“这不是铁,而是铜。”孙说:“这不是铜,而是铁。”已知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判断对了,有一个人判断错了,有一个人只说对了一半。根据上述情况,以下哪项是真的?()

第2篇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据此,我认为长期以来的疑惑已_______。 ②我提示:改文档不存在查看全文】第3篇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________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________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________,据说这样可以祛除疾病。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________,似乎一下子都融解了。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根据上文,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 )。

通过遥感探测发现,每年10月到次年的3月期间,每2~3天在2公里以上的高空就有一股从西风带吹来的浮尘,当它抵达华北平原上空后,由于地势降低,风速下降以后浮尘便会往下与污染物相混合,遭遇水汽后细粒子个体便迅速增大,造成大范围高强度的污染现象。如果遇上南边气流比较强,会形成华北地区持续多天的重污染天气。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的( )。

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和海啸,再次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尽管我国的海区外岸有很多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啸的天然屏障,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我国由于距离海岸很远,有时深海发生的地震没有直接给我国造成损失,但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海啸波可以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在海洋中长距离传播,形成几十米高的涌浪。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论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