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定义:①文化残余:指在一组条件下发生,而当条件消失时,还坚持存在一个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②文化迟滞:指一个文化领域的创新需要其他文化领域进行调整,因调整而延误的时间,民曰“文化迟滞”。③文化漂移:又称文化趋同或文化趋异,指某一文化群落与另一文化群落的接触、冲突、融合会加速、加剧文化的交流,进而促进新文化的产生,从而在整体上增加人类的文化信息储存量。典型例证:(1)云南省永宁地区的纳西族还保存着土司制度下的“阿注”婚姻现象,这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代的婚姻形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遗留(2)全球化、知识爆炸、即时通讯、电子化正在联手颠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旧模式在迅速隐退、新模式在迅速形成。对此,远程教育大多视而不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还基本沿袭传统学校的做法(3)利用文化手段实现战略和政治目标是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法。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派出成千上万的传教士到国外传教和办学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皮草制品保暖、美观,但提供皮草的动物却被人们大量捕杀。下列动物中哪些是皮草制品的受害者?()

下列行政处罚措施中,只能由法律设定的是()。

中国抗日战争,是指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至1945年,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下列有关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又称哈尔滨事变),发生于1932年9月18日,此后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②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悍然进攻中国军队,炮轰宛平城,挑起事端,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③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为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④国共合作: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⑤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完全生产成本等于主要成本加()

这条商业街位于繁华的市中心,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好,人流如潮,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