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博物学家:几十年来,我们已经了解到大晰蝎,一种新西兰的爬行动物,在南部岛屿已濒临灭绝。但是,因为南部岛屿大蜘蝎与北部岛屿大惭蝎被认为是同一种类的生物,所以没有必要去保护它们。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南部岛屿大晰蝎是一种仅在那个地方发现的、与众不同的生物。因为人们现在知道如果南部岛屿大晰赐灭绝了,那么这个种类的大惭赐就会因此全部灭绝,所以人们不得不防止它们灭绝,即使这意味着要杀死许多以它们为食的没有灭绝危险的自然捕食者。下面哪一项最有助于证明博物学家论述的合理性?()

A.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地球上的生物数量,人们应当采取措施来保护所有当地的动物群体B.当一动物有死亡危险时,人们有义务帮助挽救它的生命,即使这样做会妨碍到其他动物或人类的健康或幸福C.某一地区性的生物灭绝不会迫使人们去尽力防止它的灭绝,而全球性的生物灭绝则迫使人们努力去保护它D.应该控制故意和非故意的影响到动物生存的人类活动。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2,3,20,92,448,(  )

学位授予:依法对达到( )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某地政府规定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时每月不低于800元人民币。有人认为,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很容易达到,而劳动部门却认为,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虽然不太高,但执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这种认为能达到标准的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劳动部门的评论为真,以下必为事实的一项是()

书写:钢笔()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西游记》中孙悟空施展的“瞌睡虫”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确实存在。不过,它既不是什么虫子,也不是什么微生物,而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天然物质。它就“隐藏”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名为“睡素因子”。睡素因子是一种肽,结构甚为奇特,包含有4~5种氨基酸,末端还附有一种被称为胞壁酸的糖,不同于其他人体物质的结构。实验表明,只需将1微克的睡素因子注射到家鼠、兔、猫的脑中,便能使它们毫不费力地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延续时间可达2~5个小时。科学家经过极其复杂的工序,终于从几吨人尿中提取出了只有两三粒砂糖大小的睡素因子,共重30微克。这一发现无疑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大成就。目前,科学家正争取人工合成睡素因子,为世界上的失眠患者解除失眠的痛苦。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