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地看,近几年快速增长的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以及发展了20多年的核电都难以改变我国的电力结构。依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并不现实。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其中水电要从2008年的17亿千瓦增长到3亿千瓦,是最大的增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只能占到4%左右,发电量的比例还要更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但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公平只能是相对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应放在第一位,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2009年,我们调整了农村扶贫标准,把年均收入低于()的农村人口定义为贫困人口。
从地均亩产、人均粮食和人均寿命都获益来看,最理想的是()。
如何理解人和看待人的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此有明确的论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同时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人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正确理解人和看待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