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列物理变化中,其表象与实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的融化现象
  B、铁杵成针-物体形状有大变
  C、小池水映明月-光的反射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幸福有没有标准?我认为,现实生活离不开比较,但是幸福的比拼,本身就是比较        的事情。幸福耐不住人家打扰,经不起科学研究,当幸福成为指数、成为概念、成为一批标准时,也就变得        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在埃及,医师依成法处方,如果到第四日而不见疗效,他就可以改变药剂,只是他倘使在第四日之前急于改变成法,这要由他自己负责。从同样的理由来论证,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统治的政体不会是最优良的政体,但也必须注意到一个统治者的心中仍然是存在通则的,而且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正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却是谁都难免有感情。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

谁也不可能再造出一个Google来,除非_______,在Google的弱点里做新文章。这几乎是所有新搜索引擎的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理论,他认为任何学说要成为科学理论,必要条件是它必须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反例来证明其伪。“天鹅是白的”这个命题是可证伪的,如果找到一只黑天鹅,这个命题就会被证明是错的;“如果我从小开始学钢琴,现在一定能够成为一名钢琴家”,这个命题是不可证伪的,现在的“我”无法重新走一遍人生,也就无法验证其真伪。只有经过多次验证,不能被推翻的理论才能成为科学。即使成为科学的理论,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假说。科学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断试图推翻自己建立的学说,寻求对自己学说的批评、探究更正确的学说。唯有此,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与这段文字中波普尔的理论不相符的是( )。

某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近日公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是:地震、上海世博会、低碳、房价调控、南非世界杯、维和警察、债务危机、校园安全、十二五规划、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然而,这“十大流行语”能否真正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民意记录变迁,还有必要斟酌。可以看到,这“十大流行语”的“主旋律”意味更浓一些,而来自草根的声音,来自民生体内的“心跳”,却稍显微弱。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