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等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左丘明的《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丘明的《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范晔的《后汉书》。 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把人生觉解并实践为一次灵魂的救赎。他的极其矛盾的人生让我们觉得他是现实生活中的“圆形人物”。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那》《复活》等。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玩偶之家》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宰”一般人都知道,其义为屠杀牲畜、家禽。那么“宰相”怎么会用这个具有屠夫色彩的“宰”呢         。        ,       。       ,       。        。①早期原始祭典中的主祭权集中体现于主宰权②由于这种仪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宗教意义③因此,在我国原始社会更高发展阶段出现的许多重要官职的名称,便均以“宰”字有关,如“太宰”、“少宰”等④原来,杀牲祭神这种仪式,起源于原始社会阶段⑤也就是在仪式中主持杀牲、割牲和分肉⑥所以,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往往同时又是这个部落最高祭典中的主祭者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 。 , 。 , 。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开家乡宗族独自出行的生活方式。①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老子所说的“安其居,乐其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但却只适用于太平盛世的读书人③中国古代愿意摆脱科举制诱惑跋涉旷野的读书人很少④多数中国人心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迁”的观念⑤这种境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又有生动描述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今中外不少学问大家,对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 ①? 不乏专门论著。这些是读书人永恒的问题,我称之为“十字架般的问题”,读书人永远背负着它们,? ②? 为了寻求一种上升和超脱。人? ③? 可以分为“读书”和“不读书”两类, ? ④ 同为读书人也有不同的境界,比如为消遣的阅读、为知识的阅读,以及为观点和思想的阅读。 ? ⑤后一种境界能让我们对书籍以及书籍背后的人保持极大的敬意和热情,? ⑥? 让阅读成为我们终身不可废离的生活方式。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____。①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②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④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