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面是某报记者采访杨绛先生时的对话。根据有关内容,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请问杨先生, 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一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A: 您觉得您的作品这种遗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B: 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
C: 您的经历和个性对您后来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
D: 新文学革命对您的写作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生厅长评价某些医疗乱象时说,有些医院,从不把想方设法降低老百姓负担的事放在心上,而是 想办法赚钱。②为打好经济下行阻击战,我市创新方式,多措并举,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 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企业稳生产增效益。③像《飘》《魂断蓝桥》这样令人赞叹的中文翻译名有很多,而这些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翻译者长时间 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2013·高考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世间万物,人最宝贵。②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③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④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⑤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⑥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⑦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