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晋军函陵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材标准,使门阀士族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不是外在的、表面的、一般的、世俗的②它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③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谈论的中心④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能力便成了重点所在⑤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依赖、所鼓吹的对象⑥而是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 ____ ,____ ,____ , ____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