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故燕王欲结于君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也许是山边小餐馆的笑眯眯老板,或是恒河畔凝视落日的独眼老妇。②毕竟,再怎么风光明媚的自家山川,总会有看腻的时候。③旅行,是从固体的生活中抽离去异地寻觅另一个自己的活动吧!④另一个自己是什么样呢⑤旅行迷人之处正在这里,扛着不轻不重的今生,到处浏览自己的前生与来世。⑥旅行,正好让人从自身的禁锢中放飞,歇够了,再飞回来。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他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呱呱坠地,科学救国是他不变的理想,他在美国学习工作了二十年,但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却属于中国的科学事业。他不仅是一位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他的成就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他就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高山仰止,音容宛在,一个关于生死的答案亘古不变,但最重要的是在走过的道路上留下惊世骇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