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⑦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不平。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及他与台北故宫冯明珠院长再次见面的情形,说:“我们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交流,少了一些寒暄,多了一些心领神会。”(2)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力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记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3)今年南方虽然洪水泛滥成灾,但并没有出现哀鸿遍野的惨象,若在解放前是难以想象的。(4)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5)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6)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下面填入空格处的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    ) 柏青认为,不同时期的文字书写变化均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及需求有关。 。据历代考证,这种字体是下层刀笔吏、工匠、奴隶中逐步流行起来的变体写法,所以在当时被称为“隶书”。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由此脱离古文字阶段。①但书写起来极为不便, ②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③且字形繁复, ④故当时在民间出现了一种流行新字体,克服了其种种缺点,⑤篆书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 ⑥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形式。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写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_____________,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2)杭州的市树桂花和香樟,论枝叶繁茂的姿形,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足可荣获“树中之星”的佳称。①或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也许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②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③论飘溢四野的郁香,论四季不凋的品性④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飘溢四野的郁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