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列各句描绘的意境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最为相似的一句是(3分)( )

A: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B: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D: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现在有些人有个思想误区,即只讲“实现自身价值”,不讲“提高自身价值”。①必须真正提高“质量”,具体表现就是德与才。②提高不能靠“包装”与“炒作”。③“玉不琢,不成器”,人如果不“克己修身”,如何能成大器④这价值应当重视,但还有待提高。⑤人天生就有价值,是一个生命体,而且是“万物之灵”。⑥这两方面的提高,只有通过“克己修身”才能实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 。 。 。 。 ,且这“献诗”之 “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①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②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④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⑤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⑥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

下列诗句与“绕堤柳借三篙翠”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