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流觞曲水”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是春禊活动的重要内容,即引水环曲成渠,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子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饮酒(有时需赋诗)。
B:古人常以甲、乙等十干支与子、丑等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甲子”,用来纪年、月、日。“(岁在)癸丑”“壬戌(之秋)”采用的就是这种纪年方式。
C:中国古代,孝子为父母守丧期间在墓旁搭小屋居住,守护坟墓,称为“庐墓”。《游褒禅山记》中的“褒之庐冢”指的是唐代高僧慧褒的弟子守墓时的居所。
D:悼词是演讲辞的一种,一般观点鲜明,逻辑性强。作为一篇经典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是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唤起听众(读者)共鸣的。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____,____, ____ , ____ 。因此,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____ ,____。①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②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③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④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⑤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⑥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小村庄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 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 久居这一带的人??? 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 看到这些彤、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 给予应有的评价。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达康书记能在《人民的名义》众多形象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这个时代人们心向往之而无比稀缺的品质——敢作为,敢担当。②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③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④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弟弟做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⑤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还可附庸风雅。”⑥要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各方只能通过谈判和各自让步来解决问题,试图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无异于玩火自焚,绝不会达到预期目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