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出自他的名篇《渡扬子江》。
B: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C:《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诗经》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事。
D:“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史是官职名,因之、文起、孟长分别是吴公、文公、姚公的字,这是古人的习惯。
正确答案是:
同类题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将下列各句有序排列成一段内容前后连贯的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每个环节都必须透明处理,让所有申请项目的人都能够看得清楚,让科研资金的使用变得透明。②科研经费变身高校教师个人提款机,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③如此称谓的变化也折射出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亟需制度进行补台。④读研的人对于导师的称谓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称呼其老师,而是称呼其老板。⑤唯有如此,才能杜绝套取科研经费的事件出现。⑥从科研项目立项申请的环节做起,严格审核资金的使用,建立科研成果倒查机制。

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国家来说,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是治国之道。俭可以养廉,廉可以治国。△是处在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不断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史表明,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克勤克俭△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勤俭节约所要求的清静寡欲、淡泊节制,可以消解和克制人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有效防止国家公权力的腐败滥用和官吏的贪污腐化,实现廉洁自律的内在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勤俭节约△是敦风化俗的重要手段,△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