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I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骨骼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发生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是

 

 

  1. K+内流 B.Ca2+内流 C.Cl-内流 D.Na+内流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骨骼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钙离子内流的重要性。

 

2.下列物质中,能加速新鲜血液凝固的是

 

A.柠檬酸钠溶液 B.液体石蜡 C.肺组织浸出液 D.肝素溶液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考察血液凝固和抑制的相关物质。

 

3.正常情况下,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C.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D.心肌有效不应期长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心肌细胞的功能效应。

 

4.心室等容舒张过程中各部位压力相比较,正确的是

 

A.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B. 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C. 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D. 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参考答案】

 

【考查知识点】考察血压的流动方向。

 

5.下列心肌细胞中,兴奋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新房肌细胞 B.结区细胞 C.哺肯野细胞 D.心室肌细胞

 

【参考答案】

 

【考查知识点】考察兴奋在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

 

6.缺氧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强,该反射的感受器是:A.肺牵张感受器 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C.外周化学感受器 D.中枢化学感受器【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考察呼吸运动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感受器。

 

 

7.下列条件中,均可使氧离曲线发生右移的是

 

A.pH 升高、CO2 分压升高、温度升高 B. pH 降低、CO2 分压升高、温度升高

 

pH 升高、CO2 分压降低、温度降低 D.pH 降低、CO2 分压降低、温度降低【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氧离曲线左右移动的因素。

 

8.对食物中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影响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

 

9.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腱反射 B.肌紧张 C.屈肌反射 D.对侧伸肌反射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肌肉被拉长,它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寒冷环境中能促使恒温的物产热,并具有起放慢、作用持续时间长特点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寒冷环境:人体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以散热减少;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战栗所以产热量增加。肾上腺激素的功能。

 

下列激素中,可直接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的是

 

 

A.肾素 B.醛固酮 C.心房钠尿肽 D.抗利尿激素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抗利尿激素的功能。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酯酶 B.胆碱乙酰化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乙酰胆碱酯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乙酰胆碱酯酶的存在部位和功能。

 

下列激素中,当其在血液中出现峰值时可作为哺乳动物排卵标志的是

 

A.黄体生成素 B.卵泡刺激素 C.催乳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考察黄体生成素的功能。

 

哺乳的物体内分泌降钙素的细胞是

 

A.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B.甲状腺腺泡细胞

 

C.甲状旁腺主细胞 D.甲状旁腺嗜酸细胞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考察降钙素的生成部位。

 

根据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对雌激素合成起关键调节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A.卵泡刺激素和生长激素 B.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 C.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D.黄体生成素和催产素【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雌性激素合成调节的关键激素。

 

二、简答题:16~18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什么是血压?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影响动脉血压的主

 

要因素: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考查知识点】考察血压的定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简述机体将细胞内代谢产生的 CO2 排到体外的过程

 

【参考答案】由细胞内产生二氧化碳,进入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液运输到肺;再经由肺呼吸排出体外。

 

【考查知识点】考察人体细胞产生的 CO2 排除体外的整个大致过程。

 

 

简述原尿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参考答案】原尿由流经肾单位和集合管的血浆形成。分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肾小球的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浆成分向肾小囊腔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囊腔的原尿,在肾单位两端液压差作用下,经肾小管流向集合管,称小管液。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能选择性重吸收小管液的水分和各种物质,其中水分 99%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Na+、Cl-、尿素大部分被重吸收,而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分泌是指管壁上皮细胞将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如 H+、NH+3、K+等转运到管腔中的过程。排泄是指将血中已有的物质如肌酐、NH3 摄入体内的药物等,经管壁上皮细胞转运至管腔中的过程。分泌和排泄都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进行,分泌物和排泄物都进入小管液中,通常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统称分泌,以免与总的排泄概念混淆。

 

【考查知识点】考察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原尿的滤过、重吸收、分泌以及排泄的功能。

 

三、实验题:19 小题.10 分。

 

适量的乙酰胆碱处理可使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加强,阿托品可阻断乙酰胆碱的这种作用,设计实验证明阿托品的这种作用,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参考答案】乙酰胆碱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可明显兴奋兔肠平滑肌的 M 受体,使其收缩幅度、

 

张力蠕动增加。

 

实验设计:

 

1、取家兔一只,以木槌击其枕骨部处死,立即打开腹腔,找到回盲部,剪取回肠,置盛有冷台

 

氏液的培养皿中,沿肠壁分离并剪去肠系膜,将肠管剪成数段,轻轻压出肠内容物,用冷台氏液冲

 

洗肠管,再换冷台氏液,最后将肠管剪成 2~3 cm 的小段备用。

 

 

 

 

2、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加入台氏液 5ml,再放上离体兔肠一小段,连上通气钩,通

 

气钩另一端与充满空气的球胆相连,缓慢通入气泡,并置水浴锅中,水浴锅中加入热水,加热,维

 

持水温 38°C±0.5°C。

 

3、分别在甲乙培养皿中缓慢滴加等量的乙酰胆碱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并仔细观察各培养皿中

 

离体兔肠的变化。并写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甲中与水浴锅相连接的球胆会出现大量气泡,乙中则很少。

 

 

实验分析:乙酰胆碱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可明显兴奋兔肠平滑肌的 M 受体,使其收缩幅度、张

 

力蠕动增加。

 

【考查知识点】考察乙酰胆碱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可明显兴奋兔肠平滑肌的 M 受体,使其收缩

 

幅度、张力蠕动增加,加强平滑肌的收缩功能。

 

四、分析论述题:20~21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论述自主神经系调节动物机体内脏活动的功能特征。

 

【参考答案】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仅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而不包括传入神经;并将其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的外侧柱,交感神经的全身分布广泛,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它支配;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比较分解,其一部分起正脑干的缩瞳核、上唾液核、下唾液核、迷走背核、疑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相当于侧角的部位,副交感神经的会布较局限,某些器官不具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除少数器官外,一般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的双重支配。在具有双重支配的器官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中枢的活动和副交感神经中枢的活动是对立的,也就是说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加强时,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就处于相对减退的地位,而在外周作用方面却表现协调一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出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都增强或都减退,然而两者间必有一个占优势。在某些外周效应器上,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一致的。

 

器官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循环器官

 

心跳加快加强;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以及分布于唾液腺与外生殖器官的血管均收缩,脾包囊收缩,肌肉血管可收缩(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心跳减慢,心房收缩减弱;部分血管(如软脑膜动脉与分布于外生殖器的血管等)舒张

 

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促进粘膜腺分泌

 

 

消化器官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活动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液、胰液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和使括约肌舒张,促进胆囊收缩

 

泌尿生殖器官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使逼尿肌舒张和括约肌收缩,使有孕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使逼尿肌收缩和括约肌舒张

 

眼使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使睫状体辐射状肌收缩,睫状体增大;使上眼睑平滑肌收缩使虹膜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使眼下状体环形肌收缩,睫状体环缩小;促进泪腺分泌

 

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代谢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

 

【考查知识点】考察自主神经系统的对动物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关系。

 

21.简述淀粉在小肠内消化为葡萄糖及其被吸收的基本过程,并分析随着葡萄糖吸收的增加,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13 分)

 

【参考答案】淀粉的消化是从空腔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肠液和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 血糖浓度的恒定依赖于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三个过程的协调平衡,由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主要通过肝脏来实现。

 

【考查知识点】淀粉的消化吸收

 

五、单项选择题:22~3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科学家中,对揭示蛋白质 螺旋结构做出显著贡献的是

 

A.D.E.Atkinson B.J.B.Sumner C.H.A.Krobs D.L.C.Pauking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蛋白质α 螺旋结构的发现。

 

 

 

在下列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中,能够被酸化的是

 

A.缬氨酸残基 B.丝氨酸残基 C.丙氨酸残基 D.亮氨酸残基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

 

24.在一个米氏酶催化的单底物反应中,当[S]远小于 km 时,该反应的特点之一是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C.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 D.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酶促反应动力学

 

25.下列辅助因子中,既能转移酰基,又能转移氢的是 A.NAD+ B.NADP+ C.硫辛酸 D.四氢叶酸【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维生素与辅酶

 

26.下列维生素中,属于酰基载体蛋白组成成分的是A.核黄素 B.叶酸 C. 泛酸 D.钴胺素【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维生素与辅酶

 

27.tRNA 结构中,携带氨基酸的部位是

 

A.DHU 环 B.3’末端 CCA-OH C.TΨ C 环 D.反密码环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tRNA 结构

 

28.下列酶中,能催化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葡萄糖的是

 

A.丙酮酸激酶 B.果糖磷酸激酶 C.葡萄糖磷酸醋酶 D.己糖激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糖酵解

 

 

 

 

 

29.将乙酰 CoA 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浆的途径是

 

A 三羧酸循环 B 磷酸甘油穿梭 C 苹果酸穿梭 D 柠檬酸穿梭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柠檬酸穿梭

 

30.下列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脱羧的是

 

 

A.乳酸→丙酮酸 B. α -酮戊二酸→琥珀酰 CoA

 

丙酮酸→草酰乙酸 D.苹果酸→草酰乙酸【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三羧酸循环

 

31.下列三羧酸循环的酶中,以草酰乙酸为底物的是

 

A.柠檬酸合酶 B. 琥珀酸脱氢酶 C. 异柠檬酸脱氢酶 D.顺乌头酸酶【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三羧酸循环

 

32.软脂酸β -氧化分解途径中,丁酰辅酶 A 脱氢酶存在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外膜上 B. 线粒体的内膜上 C. 胞浆中 D.线粒体的基质中【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软脂酸代谢

 

33.下列化合物中,直接参与丁酰 ACP 合成己酰 ACP 过程的是A.草酰乙酸 B. 苹果酸 C. 琥珀酰 CoA D.丙二酸单酰 CoA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

 

34.鸟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A.尿素 B. 尿囊素 C. 尿酸 D.尿囊酸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嘌呤代谢

 

 

 

35.在逆转录过程中,逆转录酶首先是以

 

A.DNA 为模板合成 RNA B. DNA 为模板合成 DNA

 

C.RNA 为模板合成 DNA D.RNA 为模板合成 RNA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逆转录

 

 

36.真核细胞中催化线粒体 DNA 复制的酶是

A.DNA 聚合酶α

 

B. DNA 聚合酶β

 

C. DNA 聚合酶γ【参考答案】D

 

D. DNA 聚合酶δ

 

【考查知识点】线粒体 DNA 复制

 

六、简答题:37~39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37.简述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

 

【参考答案】这种抑制作用使得 Vmax,Km 都变小,但 Vmax/Km 比值不变。

 

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相结合,而只能与络合物 ES 相结合生成 ESI 络合

 

【考查知识点】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

 

38.简述大肠杆菌 DNA 半保留复制时后随链合成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引发体由 6 种蛋白质构成,预引体或引体前体把这 6 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并和引发酶或引物过程酶进一步组装形成引发体。引发体似火车头一样在后随链分叉的方向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的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 RNA 短链,再由 DNA 聚合酶 III 作用合成 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

 

【考查知识点】DNA 半保留复制后随链合成

 

39.写出乙酰 CoA 羧化酶组成成分的名称及该酶催化的总反应式。

 

【参考答案】这种酵素可分为 3 个不同区域,分别是生物素载体蛋白、生物素羧化酶以及转羧

 

 

【考查知识点】乙酰辅酶 a 羧化酶

 

七、实验题:40 小题,10 分。

 

 

 

40.请简要说明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当用该法测定某一蛋白溶液的浓度时,发

 

现因所用标准蛋白质种类不同,测定结果存在差异,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此法的显色原理与双缩脲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加入了第二种试剂,即 Folin—酚

 

试剂,以增加显色量,从而提高了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这两种显色反应产生深蓝色的原因是:在

 

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复合物。 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被蛋

 

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钼兰和钨兰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

 

 

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

 

Folin 试剂显色反应由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引起,因此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

 

基化合物均有干扰作用。此外,不同蛋白质因酪氨酸、色氨酸含量不同而使显色强度稍有不同

 

【考查知识点】Folin—酚试剂测蛋白质含量

 

八、分析论述题:41~42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41.研究表明,当细胞中软磷脂酸从头合成加快是,葡萄糖分解也加快。请分析葡萄糖分解加快的原因。

 

【参考答案】脂肪酸主要从乙酰 CoA 合成,凡是代谢中产生乙酰 CoA 的物质,都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机体多种组织均可合成脂肪酸,肝是主要场所,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线粒体外胞液中。但乙酰 CoA 不易透过线粒体膜,所以需要穿梭系统将乙酰 CoA 转运至胞液中,主要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来完成。

 

脂酸的合成还需 ATP、NADPH 等,所需氢全部 NADPH 提供,NADPH 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通路。【考查知识点】脂肪酸从头合成与糖类代谢

 

42.试分析真核生物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与糖酵解中底物水平磷酸化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物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被氧化过程中,形成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作用可使 ADP 生成 ATP。直接生成 ATP。糖酵解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甘油酸-1,3-二磷酸和 ADP 在甘油酸磷酸激酶和镁离子的作用下 ATP 和甘油酸-3-磷酸和 ATP。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当电子从 NADH 或 FADH2 经过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 ADP 磷酸化成 ATP。基本上看到有 NADH,NADPH 或 FADH2,FMNH2,就是电子传递体系的磷酸化。这个例子很多:三羧酸循环中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形成阿发酮戊二酸。

 

 

 

【考查知识点】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