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信息技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播放一个有关于网络安全相关的报道视频,报道中有因盗取密码诈骗、邮件中毒、网友见面失踪等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学生回答:“因为密码泄露、打开病毒邮件以及忽视网络安全等原因造成。”

教师总结:“网上交流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我们如何在上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新课《网上交流的安全》。”

——引入新课——网上交流的安全。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设置安全的密码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存在因为密码被盗取而出现的诈骗事件,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在设置密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并引导学生动手设置一个QQ密码,有的同学在设置密码的时候位数少于6位,系统提示密码长度不够。有的同学设置的密码采用单纯的数字,系统会建议使用数字,字母和标点等进行设置。同学们设置完密码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密码设置得越复杂所显示的安全指数越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问学生设置密码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共同归纳出使用密码是因特网上防止越权访问的主要手段,在选择密码时,最好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1.密码的长度最好在6个字符以上,原则上密码越长越安全;2.无规律,采用组合式密码。不使用生日、姓名、电话号码、简单的数字或易于猜测的字符作密码。密码中最好不要单纯使用纯数字或字母,尽量使用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标点和数字的集合。3.密码专用。注册不同的网站时,最好使用不同的密码。这样,一旦某个密码被人破解,还可以保护其他方面的信息不被窃取;4.适时改变密码。适时改变密码,会减少因泄露个人资料而造成的损失。

任务二:保证电子邮件安全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观察一下里面是否存在垃圾邮件,提问学生,我们可以随意的打开每一封邮件吗?学生回答:“不可以,因为有的电子邮件可能携带病毒”。引导学生以信息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经验,尽可能多地例举保证电子邮件安全的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保证电子邮件安全的方式:1.不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2.不要轻易打开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必须打开时,对于邮件附件要先用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杀病毒;3.不随意公布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免收到过多的垃圾邮件;4.安装优秀的杀毒软件,启用“邮件实时监控”功能。

任务三:网上聊天注意事项

提问学生是否有网友,对于在网上聊天时会向网友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吗?并与同桌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完毕后,请学生发表观点,从而师生共同总结出网上聊天的注意事项:

1.在网上填写个人资料时,注意加强个人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

2.网上聊天时,不要把地址、电话、家庭情况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随意告诉别人。

(三)巩固提高

再次观看网络安全的报道视频,请同学说出里面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并告诉大家应该如何避免。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作业: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安装优秀的杀毒软件,启用“邮件实时监控”功能,下节课请同学分享交流。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为确保网上交流的安全,在设置安全密码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密码的长度最好在6个字符以上,原则上密码越长越安全;

(2)无规律,采用组合式密码。不使用生日、姓名、电话号码、简单的数字或易于猜测的字符作密码;密码中最好不要单纯使用纯数字或字母,尽量使用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标点和数字的集合;

(3)密码专用。注册不同的网站时,最好使用不同的密码;

(4)适时改变密码。适时改变密码,会减少因泄露个人资料而造成的损失。

2.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1)能够说出保护网上交流安全的几种常见方式以及每种方式具体内容。

(2)通过自主设置安全密码并总结生活中关于网络安全的现象,提高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在学习网络安全的同时,建立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一同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信息的定义及信息论的不同观点等知识。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信息是通过什么进行传递的?【信息是通过载体而进行传递的】教师对学生答案给予肯定并适当点评学生很棒,继而总结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有关于信息的相关基础知识。接下来抛出疑问:人们通过载体获取了信息,那又是如何高效的利用信息,信息是否有不同的特征呢?顺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任务案例

教师设置小组探究活动,8分钟的时间,按照信息技术学习小组阅读教材中的5个案例,总结案例内容并探讨信息有哪些特征。随后请学生回答案例的主要内容。【①足不出户知天下事;②销售人员与同事分享经验,提高了全公司的业绩;③国外某超市老板根据节日前后的商品需求灵活调整销售方案,提高业绩;④李明错过了象棋比赛的消息;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典故。】预设学生归纳不够准确,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学生非常勇敢,归纳总结能力有了提高,虽然归纳不够完善,但是已趋近正确答案,很棒。教师进行总结示范,随后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通过上述的五个事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的基本特征呢?顺利转入任务二的学习。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师设置小组探究活动,提出任务,分别逐次结合案例和信息的基本特征进行对照,并尝试归纳案例都反映了哪个信息的基本特征?随后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①案例一“足不出户知天下事”,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案例二“销售人员与同事分享经验,提高了全公司的业绩”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信息作为资源可在不同个体和群体间共享;③案例三“国外某超市老板根据节日前后的商品需求灵活调整销售方案,提高业绩”体现了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信息必须依附载体才能表现,经过人们的接收、处理和存储,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信息;④案例四“明错过了象棋比赛的消息”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也有使用的“生命周期”;⑤案例五“《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典故”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信息的真假会影响人的判断。】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可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踊跃,答案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在引导下能回答出正确答案,很不错。随后教师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是:(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接着补充讲解:炒股的信息对炒股人群有使用价值,而相对不炒股的人群无使用价值,体现了信息的价值相对性:“信息的使用价值,对不同需求的人价值大小不同”。随后教师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可帮助我们在生活、生产、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能大大提高对信息的处理与利用效率。最后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来记忆教师所总结的内容。

(三)巩固提高

教师布置任务,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列举出能体现信息基本特征的例子,互相分享并评价。学生进行举例分享,期间进行交流心得,师生共同评价。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作业:结合所学具体探索一下教材当中“探索”部分的案例都反映了哪些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信息的甄别与评价的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从信息来源的权威性进行判断。

①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中涉及的食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

②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有权威性。

③鉴别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发生、该事物是否存在,信息所反映的情况是否有偏颇之处。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社会角色的不同决定了对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再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例如天气预报。

渐进式的事实:就是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来判断时效性。

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

2.本节课中,你有哪些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信息载体依附性的特点?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能否独立存在,既然不能单独存在那可以依附于哪些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可以列举一些图片文字等载体,而这里我会顺势引导学生得出信息的载体依附性,接下来我会出示一些实例比如战事的信息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进而得出载体不唯一性。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数据库: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数目众多,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随时掌握大家的选修情况,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数据库来存储相关信息,并且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与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服务。由此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数据库

教师先让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操作数据库”的内容,总结数据库的一些特点:数据集合、可共享的、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是数据库:所谓数据库,就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强调在数据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点,比如: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体,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不仅满足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任务二: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过程

教师讲解建立数据库时具体事物到计算机数据的转换过程:具体事物的特征通过人脑的加工,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然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教师讲解使用数据库管理“校本课程”信息时,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的过程:首先就要对“校本课程”和“学生”这两个事物进行分析,寻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在“校本课程”中,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很多,如:中国诗歌研究、趣味数学、古典音乐欣赏等,这些都称为实体。所有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对于“校本课程”实体来说,其特征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负责老师等(这些都称为属性),在这里需要用到的是课程号、课程名称、负责老师、学生数四个属性。对于“学生”实体来说,则需要学生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属性。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校本课程的例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建立数据库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首先要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最后根据需要使用数据库。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许多事情,并作出许多决策。这不仅需要从各种途径或地方收集大量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然后再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加工和处理,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来帮助决策。如企业、商业组织需要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人、资金、原料设备、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而处理之后产生出来的信息资源是各种管理活动决策和进行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是专门针对辅助组织管理活动而开发的。因此,把能收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并可以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叫做信息系统。

2.本节课你的小组讨论的设置如何避免流于形式,有形无实的缺陷。

【参考答案】

新课改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小组讨论就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活跃于各种课堂当中。但是,小组讨论也容易出现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例如,冷场,小组成员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如何讨论;或是小组成员讨论不均,个别学生占主动,一两个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表观点,其他学生被动地听;或者小组成员脱离课堂任务,趁机讨论一些与任务无关的话题,又或是理解错误讨论的任务,讨论的结果大相径庭等。

因此,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非常有必要,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组建小组时尽量使学生在性格,才能,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异质性,并适当平衡男女搭配,优中后搭配。

其次,明确任务安排。告知学生具体的时间,任务,要求,并询问是否清楚老师的要求,若不清楚需再次进行解释,务必让学生明确讨论任务,然后每组指派一个小组长负责掌握话题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再次,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控。及时引导解决遇到问题的学生,关注那些冷场的小组,让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最后,老师还要对讨论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贯彻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参与这种小组活动的热情和自信。

第二批

高中信息技术《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网上交流的方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当我们面对不同的情况时,应该选择哪种交流方式获取信息呢?教师创设两个情境分别是:第一个:小明的舅舅在美国工作,他要跟舅舅保持联系,可以怎么做呢?第二个:小明在解答数学题时遇到了困难,需要找同学及时帮忙,又该采用哪种方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不同的网上交流方式吧。

——引入新课——网上交流的方式。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电子邮件

教师进行引导:“在科技还不发达的以前,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写信的方式,但是时效性很差。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交流有了新的方式。如果想要和远在国外的朋友保持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教师引导:电子邮件是网络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加入因特网的每个用户都可以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信箱”。教师进行提问:既然电子邮件可以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那同学们知道能够发送哪些种类的信息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电子邮件不仅可以发送文字,还可以传送图像和声音文件。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发送相应的电子邮件。

教师继续进行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网站名称呢?学生思考后说:新浪邮箱、QQ邮箱、雅虎邮箱等。

任务二:即时通信

教师继续引导,电子邮件是一种非及时的通信方式,如果我们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让对方进行回复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即时通信。即时通信可以为计算机建立联系,使通信双方互相通信。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利用那些即时通信软件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QQ等。之后教师进行总结:通信方式一般有两种,用键盘打字或用话筒与音响听话。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除QQ外还有网易泡泡、MSN等。

任务三:电子公告牌

教师引导:如果想要开设某一栏目供读者讨论、评论以及留言,我们又能通过哪种方式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主归纳。5分钟时候学生总结出:电子公告牌即BBS论坛,可以方便用户进行随时的讨论。

任务四:网络日记

教师进行提问,在因特网上除了即时通信和BBS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服务项目呢?教师引导:如果你想在网络上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能用什么办法呢?教师安排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最后请同学发言。学生会说可以通过网络日记的方法在网站上注册后,可以用来书写、保存和管理自己的日记,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网友共享、交流日记内容。

(三)巩固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因特网,同时也借助其他信息渠道,获取关于某种商品(例如:数码相机)的性能与价格的信息,制定一个商品采购方案,然后将采购方案发布到网上与他人交流。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尝试用多种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电子邮件发送与接收过程中采用了什么协议?

【参考答案】

因特网的邮件接受服务器与发送服务器名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它们使用两种不同的传输协议。

邮件接收时使用POP3(Post Office Protocol-Version 3)协议,即“邮局协议3”。这个协议允许用户把邮件从服务器上取出后存储到本地计算机上,也可以删除邮件或把邮件保存到服务器上。

邮件发送时使用SMTP(Simple Message Transport Protocol)协议,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协议负责保证交付邮件。

2.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1)说出网上交流的方式及其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网上交流的方式,分析其特点,提高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

(3)在学习网上交流的方式的同时,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了解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使用数据库,对于数据库和管理信息资源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知道了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检索,应用广泛,那么数据库应用系统为什么应用的如此广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来看看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

——引入新课——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信息资源管理的资料,学生自主阅读资料,之后同桌两人相互讨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总结,得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为组织和存储信息、维护和备份信息、提供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开发新的信息资源。

任务二: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

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两个案例,案例一: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存储了大量的学生信息(如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联系办法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录入和分级管理,能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或实际操作,进行各项统计工作和信息检索服务,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案例二:网上搜索引擎或在线数据库功能强大,使用对象广泛而多样,它们对所收集的信息实行了规范化的分类和分级管理,人们在感受到信息量丰富的同时,也享受到更加高效的信息检索和数据统计等服务。

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的形式讨论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概括解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1)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且占用空间少。(2)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3)检索统计准确、迅速、高效。(4)数据应用共享性能好。

教师讲解学习数据库技能的重要性: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在存储、管理和检索信息方面存在如此巨大的优势,它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熟练运用这些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从中掌握科学评价和恰当选择系统的方法,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具备的生活技能。

(三)巩固提高

学生思考在选择数据库时应该如何去选择,思考后给出结果:在确定所使用的在线数据库时,尽量选择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大学科研中心等単位建立的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数据较为可靠。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请根据自己的调查和了解,谈谈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使用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你说一说数据库应用系统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数据库应用系统能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并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如银行储蓄信息系统、网络售票系统等。在因特网上,人们也利用数据库建立了各种用途的信息系统,如:数字图书馆、网上书店(如著名的亚马孙书店Amazon),网上音乐,电子地图,网上学校,网上医院,1P电话,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信息资源和服务中心,实现网上检索、天气预报、网上销售、网上购书等功能,拓展了人类社会精彩无比的数字化生活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在收集、存储、管理和处理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一方面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客观对待并有效处理的重大问题。

2.为什么这样设计你的板书?

【参考答案】

我这样设计板书的原因有三个:

(1)板书这样设计条理清晰,能够揭示出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教者的教学意图,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突出重点,体现难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书之有用。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3)简明扼要,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的传输过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在生活当中有没有邮寄过信件或者看其他人邮寄过呢?大家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呢?那邮寄信件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在网络当中,数据的传输也类似于信件邮寄的过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据的传输过程,以此来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数据的传输过程。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OSI模型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前面所学习过的TCP/IP协议。同学们根据教师的引导了解到TCP/IP协议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接下来教师对新课内容进行讲解,告诉同学们将多种网络协议组合到一起,就成为协议体系。协议体系是负责保证传输数据的通畅,在体系当中各功能层之间,上一层对下一层提出服务要求,然后下一层会完成上一层提出的要求。基于这样的传输方式,网络世界当中产生一种通用的概念模型——OSI模型。并向同学们强调,OSI模型中文名字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然后教师组织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接下来引导同学们看大屏幕上教师为大家准备的表格。邀请一名同学填写表格中OSI模型的七个层次。并请其他同学进行核对。

接下来教师提问数据是如何传递的呢?每一层的功能是什么?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总结每层功能。

任务二:TCP/IP协议体系

教师为同学播放短视频,请学生总结视频内容:OSI模型只是一种理想概念模型,在实际的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发挥作用的还是协议体系。

教师为同学解释:协议体系就像是一种通用的语言,TCP/IP协议正是这样一种语言。因其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目前因特网中使用最频繁的协议。

接下来教师组织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结合视频中的内容和教材上的知识,将TCP/IP模型和OSI参考模型进行对比。最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归纳:TCP/IP协议体系大致可分成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体系中包含众多协议。其中TCP和IP协议市最重要的,IP协议负责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TCP协议负责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与校核,保证数据包的正确性。

(三)巩固提高

给出书上的图1,并对关键位置进行挖空,请同学们来完善图表。以此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将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以图表的形式写下来,下节课全班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你说出TCP/IP协议体系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

【参考答案】

TCP/IP协议体系分为4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其中应用层常用的协议有:HTTP、FTP、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

传输层常用协议:TCP、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网际层常用协议:IP、ARP(地址解析协议);

网络接口层常用的协议有FDDI、ATM。

2.如何看待多媒体与板书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课堂上多采用多媒体结合教学,但是采用多媒体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板书。我认为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从文字,声音,动画等途径获取知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只依靠多媒体不再板书,投影显示的内容很多而且时间较短,就会影响学生抄写课堂笔记,从而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教师要注重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在黑板上重现重要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三批

高中信息技术《因特网信息检索-搜索技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生活中搜索引擎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百度’,可见我们的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如果想在搜索引擎中准确的找到目标信息应采用怎样的方法?”

从而引入新课《搜索技巧》。

(二)新课讲授

1.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

教师通过提问:“日常搜索信息都会用到哪些技巧呢”,学生能够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搜索引擎的分类和生活中获取信息所应用的不同搜索工具能够说出第一种技巧——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并做出解释,如果要查找具体或特殊的问题,用全文搜索引擎,比如Google比较合适;如果要浏览某方面的信息或者专题,类似雅虎的分类目录可能会更合适。如果要查找的是某些确定类型的信息,比如MP3、地图等,就最好使用专门的MP3、地图等搜索引擎。实际上几乎每一类信息都有非常专业的搜索工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的评价并补充,选取合适的搜索引擎能进一步减小信息的检索范围。

2.使用多个搜索条件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购买手机的话,在搜索框中输入“手机”能否准确的反馈你想要的答案呢?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有的可能说搜索到的信息需要进行进一步搜索才能得到准确答案或者可以通过细致搜索内容等方式,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第二种技巧——使用多个搜索条件。

有学生进行练习:如果想了解北京旅游方面的信息,输入“北京 旅游”就能获取与北京旅游有关的信息。

3.使用通配符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简单介绍通配符的使用,星号表示匹配的符号数量不受限制,问号表示匹配的符号数量要受限制,并通过举例“搜索班级中姓王的所有同学”,学生能够说出王字后面加星号表示搜索全班所有姓王的同学,而加问号则表示搜索名字是两个字的王姓同学。

4.使用布尔检索

教师说出布尔检索的好处,能够减少检索结果的返回数。并叫学生结合书本中的表格试着查找“除了苹果以外的手机品牌”。学生能够利用逻辑关系非来准确找到所查询信息。

5.使用网页快照

教师提问,我们在搜索的时候有时候看到旁边有小标注:百度快照,我们尝试着打开,发现能够快速定位到我们搜索的信息。教师讲解:网页快照中存储了访问这个网页时复制的一个备份。这样,源站点的文档被删除或改名了,搜索引擎的数据库中在一段时间内还会保留网页的备份。因此,利用网页快照可以找到一些已经不存在的网页。一般说来,打开网络快照要比直接打开相关网页要快,而且网页快照上还会标出关键词,很容易找到相关信息。

6.浏览器查找功能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结合书本上的描述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最后叫同学试着总结搜索技巧的搜索方式:利用查找功能,敲Ctrl+F键,出现查找对话框,输入要查找的关键词,就可以在网页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总结特点:浏览器查找功能能够快速找到网页中相应的内容。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进行分组,并就给定的搜索大赛篇目:“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请问人工智能的诞生地位于美国的哪个州?”展开搜索比拼,并由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总结。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作业:课下通过搜索引擎掌握更多的搜索大赛题目,并利用所学习的搜索技巧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生活中常用的搜索工具都有哪些呢?请至少例举出3种

【参考答案】

谷歌、火狐、百度、高德地图。

2.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每种搜索技巧的搜索方式并灵活运用,在搜索引擎中准确找到自己搜索的信息。

(2)通过小组间的比拼和讨论,学生提高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有效的搜索习惯。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多媒体展示案例:刘丽的妈妈是公司的总经理,她担心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交流业务的信函被别人窃取,会造成损失,所以刘丽就向表哥请教有没有什么保护措施,表哥说可以在发送前用加密程序进行加密,收到后再用解密程序解密。表哥告诉刘丽,这些加解密的软件可以从工具类软件中找到,但刘丽觉得用别人的软件来加密依然不放心,所以想自己来编写这个加密程序。那么计算机程序是什么样的呢,计算机又是如何来进行工作的呢?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就能够解答。

——导入新课——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二)新课讲授

同学观看教学光盘中的教学课件“计算机和程序”,观看结束后,提问同学“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学生给出答案:“计算机主要有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其中存储器有内存和外存之分。”

老师继续提问:“内存和外存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外存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的仓库,可以长期大量地保存信息。内存通常位于系统主机板上,CPU可以直接与它进行信息交换,要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只有调入内存后才可以被执行,一旦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

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既然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那么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协同来工作的呢?”

学生回答:“计算机通电后的内部工作过程是:由中央处理器(CPU)控制调用存储器中预置的程序和数据,执行开机程序规定的一系列指令后,在输出设备上输出提示信息,等待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让计算机执行新的指令。”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程序在计算机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计算机是一种数字化电子设备,其中采用了大量的集成电路,尽管其中的电路设计非常复杂,但工作时每段电路只有两种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用0、1来表示相应的开关电路,那么我们就可以事先把需要执行的指令和处理的数据用1、0组成的二进制代码编写好程序,计算机就可以来执行程序进行工作了。”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老师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程序的表示,那么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吗?”

学生回答:“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三)巩固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高级语言的执行过程并给出答案:人编写高级语言程序,经过翻译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再进行执行。

(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查阅计算机程序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字长:CPU能一次处理的数据的二进制位数。

主频:CPU内核运行时的时钟频率。

核数:CPU上能处理数据的数量,比如双核技术、四核技术等。

缓存:数据交换的缓冲区,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

2.谈一谈你本节课的导入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好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本节课的情境和状态,还能在课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本节课的导入选择的是给学生描述一个故事情景,请学生尝试帮助故事中的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完成对于计算机程序的认知及导入。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导出班级人员名单及选课情况。询问学生该系统运用了什么技术来管理学籍与选课信息。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回答: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管理与维护。教师给予肯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据库管理数据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引入新课——数据库管理数据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字段、记录

教师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导出两张表,“校本课程情况表”和“选修学生情况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初中所学EXCEL表格“行”与“列”进行对比。教师讲述表中的每一列是数据中的一个属性(称为“字段”),而每一行则是数据库的一个元组(称为“记录”),教师板书标题一:认识字段、记录。具有关系的集合可构成一个表。例如,“校本课程情况表”和“选修学生情况表”就是两个表,它们之间通过“课程号”这个属性联系起来,所有关系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教师下发多张具有关联性的数据表,学生观察分析、举一反三说出表格间共同的“属性”,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任务二:数据查询、分析

学生根据本课之前所学习的学籍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中学生信息查询功能,进行数据的查询操作,教师板书标题二:数据查询、分析。师生通过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得到高一(1)班的学生有5人选修了校本课程“电脑动画设计”(最多),从而反映出这个班对这门校本课程的喜爱程度。也可以通过统计得知哪些校本课程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并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校本课程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巩固提高

思考讨论,完成课本“练习”模块的两个问题。

1.食堂能够采用计算机文件存储和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出入账的管理?为什么?

答:可以,食堂的计算机联网并使用了数据库应用系统。计算机能把交款的金额传送到服务器上,并存到用户饭卡的账户中,这样用户在任何一台刷卡机上都可以随时查询或使用自己的账号用膳。

2.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请你谈谈数据库在存储和管理数据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优势在哪里。

答:1.数据安全:一般的数据库都有备份数据的功能和相应的命令可以实现它;2.管理方便:访问修改数据比较方便,所有关系型数据库都可以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操作数据库。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汇总本学期各科成绩,分析丢分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阐述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特征。

【参考答案】

数据库系统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系统,由于对数据库的操作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所以数据库就可以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而存在,从而数据库又可以为多个用户所共享。因此,数据的独立性和共享性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特征。

2.本节课中为什么采用对比EXCEL表格“行”与“列”,来学习“字段”与“记录”?

【参考答案】

首先教师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导出两张表,“校本课程情况表”和“选修学生情况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初中所学EXCEL表格“行”与“列”进行对比,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正向迁移。教师再来讲述表中的每一列是数据中的一个属性(称为“字段”),而每一行则是数据库的一个元组(称为“记录”)。

第四批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类比的方式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那么计算机网络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计算机网络硬件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初步了解硬件的组成。

教师进行实物演示讲解,请学生说出调制解调器和网卡的作用和特点。

教师总结:

(1)调制解调器

计算机系统中与网络通信紧密相关的硬件主要有两种:调制解调器和网卡。

调制解调器,俗称“猫”,主要用于拨号上网,即通过调制解调器把电话线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把计算机连人因特网,有调制和解调两大功能。调制,就是把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字信号变成电话线中的模拟信号;解调,就是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发送信息时,调制解调器把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并通过电话线传输;接收信息时,调制解调器把模拟信号解调成数字信号并传送给计算机……这样,就可以通过“猫”拨号上网了。

传统的调制解调器有外置和内罝两种,传输速率一般小于56kbps,使用的人越来越少。近年来,出现了用于ADSL、电视电缆等连接方式的调制解调器,网速大大提高。

(2)网卡

网卡也叫网络适配器,主要用于通过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传输信息,与调制解调器不同,网卡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网卡拥有唯一的一般不能改变的地址,叫做物理地址或MAC地址,有时也把它叫做计算机的物理地址或计算机的MAC地址。

教师进一步讲解除了计算机和电缆外,网络中还有一类重要的硬件设备,叫做通信连接设备。常见的通信连接设备有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任务二:查找计算机的MAC地址

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查找MAC地址,由学生进行总结步骤。

第一步: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第二步:输入“ipconfig/all”命令后敲回车键;

第三步:在“Physical Address”一行显示MAC地址。

请学生自行操作,查找计算机MAC地址。

任务三:认识计算机网络软件

由学生自主阅读并认识软件

仅靠硬件,网络是无法工作的,还需要软件的支持。网络中的软件主要分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三)巩固提高

任务四:查看网络中其他计算机的MAC地址

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一般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网卡进行,因此必须把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转换过程由地址解析协议ARP来完成。

由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出步骤:

第一步: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第二步:输入类似“ping[IP地址]”命令;

第三步:输入“arp-a”命令后敲回车键,可以查看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四)小结作业

小结: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作业:请学生课下查找自家计算机的MAC地址。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2.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1)能够说出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且能认识调制解调器和网卡的功能。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对网络的认识,提升自己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公司都逐渐开始使用系统来管理各项业务,那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系统呢?

同学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多媒体视频节目点播系统……

——引入新课——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新课讲授

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很多的业务管理系统,那这些系统在业务管理过程中都有哪些作用呢?它们又是怎样来管理信息的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进行探究吧!

活动一: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实际操作和条件查找并统计相关信息,了解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每3~5人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组内讨论选出组长,系统操作开始之前做好小组学习计划和组内成员的任务分工。实际操作过程中查阅系统的使用说明,填写“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情况记录表”,记录小组讨论的成果。系统操作和信息查询结束后,各小组把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汇总在一起,并讨论交流两个问题:

问题1:该系统在存储、管理和检索信息方面有哪些优势?

问题2:当你在使用该系统时,有没有遇到你提出的需求系统无法帮你完成的情况?

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每个小组代表都纷纷展示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第一小组:校本课程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录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课程信息,然后在系统中查询选修“塑造职业形象和文明礼仪”课程的学生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查询出衣着形象、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礼仪文化。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不能统计出每名学生共有几门必修课,几门选修课。

第二小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中查询图书馆内《红楼梦》这本书的借阅状态,包括图书馆借出的数量、现有的数量、图书存放的位置等基本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查询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不能查询出图书归还的截止时间。

第三小组: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录入高一年级3班刚转学进来的几名学生的学籍信息,再在系统中分别查询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全体女生的基本信息。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没有遇到无法完成的问题。

讨论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包括:

1.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且占用空间少。

2.管理操作方便、快捷、高效。

3.检索统计准确、迅速、高效。

4.数据应用共享性好。

活动二:使用和分析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在管理大量数据及其高效检索信息方面的优势。

教师布置任务:按照活动一的小组继续讨论,各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搜索的主题内容,小组讨论选择网上搜索引擎,所选定的主题作为搜索关键词进行内容检索,在搜索引擎中进行网站信息的添加操作,并将填写好的信息发布到搜索引擎中,了解搜索引擎对网站信息的管理形式。搜索引擎检索结束后,各小组把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汇总在一起,并讨论交流两个问题:

问题1: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信息量如何?为什么?

问题2: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第一小组:健康与生活,查询健康的饮食搭配。

第二小组:纳米技术,查询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信息量很大,类型庞杂,但是质量并不尽如人意。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够抓取到的网页,都会成为搜索的对象。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能够快速的查找出我们需要的信息,但是查询出来的信息很多,内容会有差异,还需要去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三)巩固提高

使用在线数据库系统检索信息,了解在线数据库管理信息及其检索信息的优势。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学习搜索引擎的种类划分和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你说一说数据库应用系统具备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从系统开发的角度来看,数据库应用系统具有结构特性和行为特性两个方面:

结构特性与数据库状态有关,即与数据模型所反映的实体及其实体间的联系的静态特性有关,结构设计就是设计各级数据库模式,决定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内容,由数据库设计来实现。

行为特性与数据库状态转换有关,即改变实体及其特性的操作,它决定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是事物处理等应用程序的设计。

2.谈一谈你本节课如何进行导入?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复习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或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系统,联系旧知识,回顾针对性强;进而使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连结点,发现这些系统都极大程度上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导入到本节课的数据库系统的学习中。

高中信息技术《网页中的文字》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已经学习过如何在网页中插入和修改表格,知道了网页中的表格是从标记开始,到标记结束,表格的内容是由标记和标记来定义。我们平常看到的很多网页,更多的是由文字来组成的,所以其实我们除了在网页中插入表格之外呢,更常用的就是需要在网页中插入文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在网页中插入文字吧。

——引入新课——网页中的文字。

(二)新课讲授

教师进行引导:“我们使用网页编辑软件输入文字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文字是一样的,也可以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等文字属性。网页中文字的属性主要有字体、大小和颜色等。现在大家看看书本上的任务4,大家尝试着在自己的网页当中插入任务中要求的文字。老师也在自己的电脑中插入这些文字。”

学生尝试之后老师继续提出疑问:之前我们学习在网页中插入表格的时候有学习过哪些标记符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主要有标记、标记、标记。

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表扬并继续讲解:其实在网页中插入文字也需要用到一些标记符,主要有段落标记

和换行标记

,我们除了可以直接键入,在Dreamweaver中,按Enter键可插入段落标记

,按Shift+Enter键可插入换行标记

。一般情况下,使用段落标记比使用换行标记产生的行间距要大。这就是我们需要在网页中插入文字所需要学习的标记符。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完成任务当中的设置文字的大小和字体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有的同学说可以通过对文字一个一个的设置它的样式,但是这样会相对而言比较麻烦;有的同学思维比较灵敏,说可以选中所有文字,然后一起对其设置样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我们要设置文字的大小和字体需要选定所需改变的字体,然后在属性面板中的“大小”组合框中选择合适的值就可以设置文字的大小了,另外也是在数字面板中的“字体”组合框中选择合适的字体便可以设置文字的字体了,如果组合框中没有合适的字体,可以选择“编辑字体列表”,在弹出的“编辑字体列表”对话框,增加可用字体。那么现在大家操作一下刚刚任务4中的文字设置大小为2,字体为宋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大家对文字大小和字体的设置都完成的不错,那么老师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设置字体的颜色呢?大家通过阅读课本以及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把任务4中的文字设置为白色。最后请同学起来总结。

同学们都纷纷投入到讨论当中来,在结束之后,老师请一位小组代表总结他们小组的收获:在属性面板中选择调色板,打开调色板选择白色就可以完成对文本颜色的设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我们通过任务4学会了如何去设置文字的大小、字体和颜色,那么大家现在在代码视图当中看看任务4的源代码,我们可以发现文字属性设置是从标记开始到标记结束的,其中color=“#ffffff”设置字体颜色为白色,size=“2”设置文字大小为2号,face=“宋体”设置文字字体为宋体。其实大家之后除了可以通过属性面板对文字的样式进行设置之外也可以直接在代码中对文字进行设置样式。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完成在“top.htm”文件中插入“中公教育”、“学员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等文字,设置字体为“楷体”、字号为3号、颜色为绿色,然后保存文件。随后让同学上台给大家展示他的网页,以此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给“top.htm”文件中的文字设置加粗和加下划线的样式,并观察源代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标记在网页的制作当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hn>(n的可选值是1、2、3、4、5、6、7)用于设置网页中标题的级别。<hn>和</hn>和成对出现,<h1>和</h1>表示一级标题,<h2>和</h2>表示二级标题……<h7>和</h7>表示七级(最小一级)标题。在网页中制作标题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标记,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级别的标题。

2.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他的含义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含义是: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动机驱使下,在教师指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主动运用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任务完成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