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美术《兰亭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教师讲述“入木三分”的典故:王羲之为人写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顺势提问:究竟是怎样的笔力,能够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呢?一起了解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进而导入课题。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提出问题:《兰亭序》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2)展示书法作品《兰亭序》,简单介绍作品概况,并提出问题:作品是什么书体?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兰亭序》是行书,给人潇洒流利、遒媚飘逸的感觉。

2.章法、用笔、结构

(1)多媒体继续展示《兰亭序》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①找一找作品中的“之”字,看看有什么特点?(各不相同)分别有什么不同?

②放大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局部,说一说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通篇20个“之”字,各不相同,变化迥异,字形时正时侧,变化多端,错落有致。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兰亭序》并思考:兰亭序的用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笔笔规矩,全篇用笔或露、或藏,点画精劲。

(3)追问:《兰亭序》中行与行有什么变化?

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前松后紧,通篇行气贯注,一气呵成。

活动三:总结解释

1.师生共同回顾《兰亭序》的特点,并说明地位:《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提出问题: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书法作品可以从结体、点画、章法、用笔等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出示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请学生运用所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教师从内容、用笔、字形、章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如《祭侄文稿》用笔——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字形——大小不一;结构——时聚时散。)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带领学生回顾《兰亭序》的特点。教师总结升华:《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请同学们要珍爱中国传统艺术,继承并发扬光大。

2.临摹《兰亭序》并搜集相关的故事,体会以书传情。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中国“三大行书”。

【参考答案】

中国三大行书是指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

《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气韵生动。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通篇使用一支微秃的毛笔写成,前半篇十二行遒劲温婉,后十三行,运笔节奏加快。整篇文稿笔势雄奇,透露着悲愤的情感。

《黄州寒食诗》贴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漫声细诉,娓娓道来,凄然长啸。

2.你认为符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科学导入方法有哪些?如何在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答案】

(1)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和间接导入2种:①直接导入:指教师直接点出问题,向学生出示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优点是指向性明确,可直接进入新课题。②间接导入:间接导入分为温故知新导入法及创设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又分为:多媒体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观察导入法、生活展现导入法、实物演示导入法、表演体会导入法等。

(2)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情,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的导入方式,注意导入的趣味性及关联性;比如本节课是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教师讲述“入木三分”的典故,顺势引出课题《兰亭序》。这样从故事出发,又有趣味性及关联性,易于被学生接受。

高中美术《人物线描写生》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体育课拍摄的男同学打篮球照片,提出问题:除了照相,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快速记录人物有趣的动态呢?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用线描勾勒出来的人物轮廓造型生动,简洁概括,特别生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线描人物写生》。

活动二:描述分析

1.人体比例

利用图片并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带领学生回顾人体比例,提问:

以头部的长度为测量比例,人在站姿、蹲坐时的比例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站七、坐五、盘三半。

2.线条的特点

教师展示线描作品《书桌前的少女》,提出问题:

①画中运用了怎样的线条进行表现?(直线、曲线、折线等)

②如何在繁杂多变、组织无序的衣纹中表现出有形、有质、有序的线条?

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需要有主线、次线之分。主线中有结构线(皮肤线和紧贴在结构上的实线);关节线(在体块的转折或交接处);动势线(体现人物动态最生动的部位,一般为长线,要整体的理解人物形体内部的结构并画出来)。次线:次线也叫二号线,是衣服上的偶发线,有的随动态的变化而产生。

3.线条的表现

教师展示站、跑、跳、坐不同动作的速写线描作品,请学生找出其中主线与次线,并提出问题:

这些线条的长短和虚实各有什么变化?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动态线一般较长,衣褶等部分的线条较短;表现身体结构和关节部分一般用较实的线条,衣服上的偶发线一般用较虚的纤体表现。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展示真人的站立图片,示范如何运用线描的方式写生人物,并讲明具体步骤:

①用较轻松的虚线把人像或人体动态外轮廓画出来,注意各部分的位置和比例;

②从感兴趣的部位着手,用较准确而有力的线条勾画,也可施加简单的明暗关系;

③注意由头、颈、躯干直到着力的脚所形成的动态主线,尽可能把人物的动势捕捉下来。

活动四:实践展评

1.教师请班级模特,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物线描写生。并提示学生:注意人体的动态重心,比例结构,注意线描的主次线使用,15分钟内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

3.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开展“线的魅力”作品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愿介绍自己的作品。

4.其他从作品的动态、比例、结构、线条等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

(比如:《看书的人》动态—看书坐姿;神态—眼神、动态生动;线条:变化丰富。)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安排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并进行情感升华:点、线、面是我们绘画创作的基本元素,线条可以快速又便捷的记录在生活中的瞬间,所以同学们要善于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2.下课之后尝试为自己的写生作品添加背景,参加下周的校园美术作品展览。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线描?

【参考答案】

线描亦称白描,即不施丹青只以线条浓淡来表现物象的一种造型手段。具体说就是用线条的粗细、主次、曲直、虚实、刚柔、疏密、浓淡等多种不同的变化来塑造物象的形体变化。

在中国绘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

中国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创造,他们用千姿百态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

2.在练习画线条时,你会告诉学生哪些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线条是素描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素描线条所具有的力量和多方面的适用性,意味着它有描绘广阔范围的可能性。因此,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

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画线条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使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轻松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

因此,在练习画线条时,我会告诉学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般是由上到下斜着画下来,注意落笔,起笔要虚,中间要实,线条不要画死板,避免出现“硬口”;第二,线条排列的整体有序,要紧密、均匀;第三,线条走向要统一,又要有适当变化;第四,根据物体不同面的转折与质感,可活泼使用线条,暗部要层层画,并且要分多次来画。

总之,通过画线条的练习,学生要学会控制线条的轻重、速度和疏密,落笔要平稳、顺手、自然,画出轻松生动的线条感觉。

高中美术《自由引导人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运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课程开始播放音乐《马赛曲》让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激昂、热烈、奔放……)教师总结:《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最受人民喜爱、流行最广的一首音乐,那与其相同,同样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就是《自由引导人民》。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活动二:描述分析

1.作品背景

教师展示《自由引导人民》图片,同时播放法国“七月革命”的纪录片并提问:

①《自由引导人民》的创作背景是哪一历史事件?(法国“七月革命”)

②这次革命是以谁为主导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工人)

教师总结:《自由引导人民》是以法国“七月革命”为创作背景,是法国十九世纪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想象力达到高峰的艺术作品。

2.画面内容

(1)教师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中的主体人物细节图,并提问:

①画面中的主体形象是如何表现的?(画面主体为一个戴着弗里吉亚帽的年轻女性,右手高高举起,手中握着一面红色、白色、蓝色三色相间的三色旗)

②除了女性主体人物之外,还有哪些人物形象?(旁边还有三个男性形象,分别拿着刀和枪)

③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追求自由,坚信革命胜利)

教师总结:画面展示了一个硝烟弥漫的巴黎战场,以一位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的女性为主体,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高举着三色旗,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队伍前进。表现出画家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终将到来。

(2)分别请四位同学上台来表演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动作,进而感受当时场景的紧张和激烈的氛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画面内容。

3.艺术特色

教师展示《自由引导人民》图片,让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该作品在构图和颜色上有哪些特点?(构图:顶天立地式的构图;色彩:光影对比强烈,颜色丰富)

教师总结: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生动、紧张、激昂的气氛,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该作品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并提出问题:综合美术语言思考《自由引导人民》对于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体现民族精神)

教师总结:作品标志着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也标志着德拉克罗瓦艺术的成熟。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对于后期的印象主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活动四:欣赏评价

1.教师展示《梅杜萨之筏》图片,引导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共同学习,从作品背景、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来赏析该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主将席里柯代表作品之一。以“梅杜萨号”沉没为创作背景,再现了当时海上漂流的场景。以两个三角形来构成画面的动荡感,整个画面色调阴郁而浓重,同时明暗对比强烈,体现了画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该作品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作背景来了解艺术作品,并且要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2.课后请同学们去搜集一些浪漫主义大师的艺术作品,并从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单说一说浪漫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所理解的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应该从以下的五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①重中古,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②重自然,包括两层意义,一是真正的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

③重感情,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情感和个性,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

④重形式,以表达情感的奔放。

⑤重对比,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和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等。

2.在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来鉴赏美术作品?

【参考答案】

(1)背景。要知道艺术家创作绘画的年代,地点,以及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美术作品的年代背景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当时的时代风貌,以及时代风貌对绘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对鉴赏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帮助。

(2)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可以直接从画面的题材、用色、感觉的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为了掌握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的基本特征打下扎实的基础。

(3)艺术手法。美术作品最先表现的就是他的表面形式,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所以在鉴赏美术从点、线、面、色、构图、肌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欣赏作品的风格特色。并且为了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某一风格特征作品的感受,可以展示不同风格同一主题或者同一艺术家不同创作时间创作的艺术作品,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仔细的鉴赏。

(4)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好的作品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仅影响的是当时所处的时代,也对后世绘画的发展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推动性影响。同样,一个时代的美术作品,他同样也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建筑、服饰、音乐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研究古代提供了史料价值,这也是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

第二批

高中美术《刻制边款》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回顾上节课知识,PPT展示大量印章作品,再次感受印章丰富多样的形制美感,提醒学生观察思考:除了印面,还有什么地方是能够引起大家兴趣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除了多样的形制,在印石侧面刻制的文字或图形也是琳琅满目、风格各异。它们与印文本身是一份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了这样的装饰,印章的审美属性就更为多元!引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刻制边款》。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边款概念、作用

①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边款?边款的内容有什么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刻在印章的侧面记录姓名、刻制年月以及作者的艺术感想等的内容称为边款。它与书画作品的落款、题跋的作用相似,也被称为印跋或边跋。它的表现形式体现在文字与图案。

②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有文字的边款,并提出问题:边款中的文字能够传达出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有作者姓名、年月、地点等信息,或叙事、作诗等。

教师简述边款的发展,引导学生体会边款与印章不可分割的艺术性:早期的印章在侧面刻有作者姓名、年月、地点等内容,到明清时期,边款的题材样式日益丰富,不仅记录姓名、刻制年月,还记录作者的艺术感想以及与印章有关的事件,或者对印文含义作诠释,或者叙事、赋诗、题记、品评等。在具体刻制上运用了各种结体和刀法,体现了自身的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边款字体特点

①展示边款拓印作品图,引导学生观察:边款的字体有哪些?

教师总结:边款的字体有楷、行、篆、隶等多种。

②继续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吴昌硕的《道无双》边款,并追问:边款的内容有什么?属于哪种字体?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引导总结:《道无双》边款记录了吴昌硕受沈伯云嘱托,为其刻制《道无双》的事情,表现了两位艺术家深厚的友谊。“道无双”三个字以石鼓大篆刻成,浑厚苍劲、古朴雄健,金石意味浓重;其余小字行楷兼收,酣畅茂美;整个作品布局讲究,疏密有度,表现出高古博大的艺术境界,俊雅而富于装饰美感。

3.刀法

师生共同回顾刀法知识并讲解:在刻法上有单刀和双刀,单刀多表现阴文,双刀多表现阳文。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结合多媒体示范边款中不同字体笔画的刻印方法,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①清洁印面,刻横画:方向与写字运笔相反,从右向左切下,右高左低,右粗左细。

②刻竖画,落刀时略用重力一按,显示竖笔的起笔,再向下方按切即成。

③刻竖钩,竖直笔与竖画一样,钩在竖笔结束时,微微收刀再重按一下,即成一钩。

④刻点,刀杆直竖,用刀角从上往下切下,根据点的不同斜度,调整刀角的方向。

⑤刻横钩,在横画刻完后,在横画起笔处,用刀锋尖儿用力按下。

⑥刻斜钩,将一竖刻改为向右下方切,结束时,即起钩时,换成下锋角,从笔画出刀锋处补切一刀,但笔画不要太分离。

活动四:欣赏评价

教师示范后,明确练习任务:为上节课刻印完成的印章刻制边款,注明刻印时间及自己的姓名。

学生实践过程汇总教师巡视指导,练习完成后展示作品,从字体、内容、感受等多方面评价。

(例如:篆体“美术”——单刀和双刀并用——以刻竖钩刻横钩为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刻制边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课下尝试将边款进行拓印。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什么是边款?

【参考答案】

早期的印章有在侧面刻上作者姓名、年月、地点的内容,这可以看作是早期的边款。到明清时期,边款的题材样式日益丰富,不仅记录姓名、刻制年月,还记录作者的艺术感想以及与印章有关的事件,既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书画作品的落款、提拔的作用相通,边款也称作印跋或边跋。明清流派印家所流传下来的边款内容十分广泛,或者对印文含义作诠释,或者叙事、诗文、题记、品评等。在具体刻制上运用了各种结体和刀法,体现了自身的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边款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艺术来品评欣赏,又与印章艺术不可分割、相映成趣。

2.在美术学科课堂中,如何把直观教学法运用到课堂当中去?

【参考答案】

美术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凸显视觉性,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就从教学实施的几个环节来说一说如何把直观教学法运用到课堂当中来。首先说导入,导入的好坏关乎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在导入环节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尤为关键。比如说我要上的是《刻制边款》一堂课,在导入的时候我会用多媒体展示篆刻制作的视频,引导学生们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知。继而,在新授环节,我继续展示作品,通过讲解、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篆刻的历史以及技法、材料的相关知识。然后,我通过示范法教学,让学生对技法和过程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在展示评价阶段,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

美术学科是一门视觉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直观性教学的运用。

高中美术《江山如此多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朗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诗词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主席通过诗词营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凸显出了江山如此多娇。从而引出傅抱石、关山月通过作品展现了《沁园春·雪》的磅礴气势,以此引出课题《江山如此多娇》。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创作背景

多媒体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悬挂于哪里吗?(人民大会堂)

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总结:《江山如此多娇》是由傅抱石和关山月根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创作,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目前藏于人民大会堂。

2.感受、内容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江山如此多娇》,并思考问题:

①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雄伟、壮阔)

②描绘了什么场景?都有哪些景物?(旭日、长城、黄河、雪山、松柏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受。

3.美术语言

(1)展示《江山如此多娇》的全图及其放大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作品中近景和远景分别描绘了哪些景象?(近景描绘了松柏林,远景描绘了雪山。)

②将这些景物放在一起产生了什么效果?(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近景描绘了高山苍松,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描绘了皑皑雪山,一派北国风光,跨越了空间的界限。

(2)继续引导欣赏并追问:

①这幅作品的创作形式是什么?(中国画)

②笔墨、色彩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近景运用青绿山水的画法表现,笔墨淋漓,气势磅礴。

活动三:示范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江山如此多娇的绘画特征,小组讨论问题:画家描绘这些景物的意义是什么?传达了什么情感?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因此,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

活动四:实践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比如《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等,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运用青绿的方法进行描绘,刻画细致写实。

活动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学生自主发言,说说收获。

同时教师鼓励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参观美术馆,增长见识,提高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你喜欢的近代山水画家?

【参考答案】

在近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则是山水大师黄宾虹。我来说一说我对黄宾虹的了解。

黄宾虹早年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六十岁以后,黄宾虹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并且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作品。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浓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逐渐形成了“黑、密、厚、重”的画风。

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地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

2.你认为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答案】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倾向,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美的能力是发展美育的重要途径。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第一,拓展知识储备。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更敏锐地感受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也要引导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以此来积累审美知识,为他们审美情趣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善于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欣赏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并启发他们进行思考。通过美的事物的熏陶,提高其审美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留心观察教师的板书设计、仪表等,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审美情趣。

第三,展开想象,升华审美情趣。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积极思考,逐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高中美术《张迁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隶书的图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字?

学生猜想,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总结:隶书是我国五大书体之一,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隶书作品《张迁碑》,领略隶书的魅力,引出课题《张迁碑》。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展示五大书体的图片,提出问题:隶书是如何演变而来?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隶书的发展:隶书,又叫“佐书”“八分”等,是书法史上继篆书之后的一种字体。在秦代,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久,隶书就逐步取代了小篆。汉代书法以隶书的成就最高。

2.展示《张迁碑》,提出问题:碑文记述了什么事件?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整体给人以朴拙醇厚之感。

3.结合《张迁碑》观察隶书的结构、笔画、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派出代表相互分享各组观点。

教师整合学生观点,师生共同总结:

①用笔:以方笔为主,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有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燕不双飞之称;

②结构:因笔画的多寡而有大小变化,字形规整,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

③布局:紧凑茂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总结《张迁碑》的特点并说明隶书的特点。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展示《曹全碑》拓本与《张迁碑》拓本,以辩论赛的形式,对比分析其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并阐述两者的异同。

学生积极参与辩论,教师记录辩论过程并总结:《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曹全碑》笔画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结构疏朗平整,舒展奔放,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2.组织学生分组临摹张迁碑上的几个文字,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

3.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后面的展示区,开一个书法小型讨论会。在展示自己临摹的作品的同时谈一谈自己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了解与观念。在学生展示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展现自身观点,为学生答疑解惑。

活动五:小结作业

小结: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课下收集关于其他隶书作品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该字帖是什么书法体?

【参考答案】

该字帖为《张迁碑》,是最具代表性的隶书书体。隶书,又叫“佐书”“八分”等。是书法史上继篆书之后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横画有了波折,字形由修长变为扁平。相对于篆书更为简洁和便捷。

隶书具有以下特征:

隶书的写法有“蚕头雁尾,雁不双飞,蚕不二设”的规矩。

(1)点画:用笔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

(2)结体:变纵势取横势,字形规整,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

(3)章法:一般字距较大,而行距相对较小。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参考答案】

我国的书法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苑囿里的一朵奇葩,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懂得欣赏书法的方法,是有意义的事。

①在教学中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书法兴趣。

②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③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各种书法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第三批

高中美术《抽象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课前教师准备两个带有“兴奋”和“低沉”字样的纸条,并随机邀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抽取纸条,两名同学在不公布纸条内容的情况下运用笔墨在画纸上进行泼洒创作,创作完成后邀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张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开心、高兴、伤心、暴躁……)

教师总结:即使画面在未表现具体的形象的情况下也能传达情感,这正是抽象艺术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和情绪体验,进而揭示课题《抽象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抽象艺术的概念

展示两幅抽象艺术的代表性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和《即兴之31号》并提问:

①看到这两幅作品你能想到什么?(霓虹灯、冰场)

②这两幅作品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来进行表现的?(《百老汇爵士乐》:不同颜色的几何形色块组成《即兴之31》不同形态的线条以及没有固定形态的色块)。

③什么是抽象艺术?(结合教材与作品尝试总结)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抽象主义是指那些远离现实生活,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形象,是运用抽象的色彩、点线、块面去构成无具体客观形象的美术的总称。

2.冷抽象

(1)教师播放爵士乐《蓝色狂想曲》,展示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并提问:①《百老汇的爵士乐》这件作品是否像《蓝色狂想曲》一样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百老汇的爵士乐》节奏感更强)。

②画家是如何来表现节奏感的?(不同的矩形色块)

③画面中不同的色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蓝色冷静、红色知性、黄色秩序)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百老汇爵士乐》通过水平和垂直的线条分割红、黄、蓝色块,营造出爵士乐特有的节奏感。

(2)教师讲解冷抽象的概念并明确蒙德里安是冷抽象的代表人物。(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几何抽象”。)

3.热抽象

(1)教师继续展示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31》,提出问题:

①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不同的弧线、不同的色块)

②这幅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感性、神秘、浪漫)

(2)尝试总结热抽象的概念。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或“抒情抽象”。

活动三:总结解释

(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冷抽象和热抽象的不同并填表:

 

(2)请同学畅谈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抽象艺术的美是借助艺术语言和形式手段来进行表现的。我们只有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逐步建立起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对应关系,恰当的运用点、线、面、色及形式手段,才能实现最初的创作目的。

活动四:欣赏评价

1.教师展示《构图九,第626号》作品,安排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共同学习,从艺术语言和风格特点两个方面来赏析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构图九,第626号》是康定斯基的作品,属于热抽象,作品用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把画面的两端截开,散布着一些各色各样的小形体。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抽象绘画是西方艺术文化中的一块璀璨的瑰宝,对现代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朕想,欣赏抽象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搜集一些抽象艺术画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的?

【参考答案】

通过对抽象艺术的学习,我认为抽象艺术的艺术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突出表现的,分别是:形式与色彩、构图与笔触、材料与肌理、空间与透视以及光影与运动。接下来我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我认为形式与色彩是抽象艺术的艺术美的基本表现。在形式方面,主要形成了从塞尚到立体派以及几何抽象的一脉,他们特别强调以绝对、纯净的形式来表现世界的结构和秩序。与此同时,在色彩方面,主要形成了从印象派到表现主义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的一脉,他们主张以分离出来的色彩或色彩本身来表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感。由此,我们能够看得出来,它们传达出的是不同的艺术美。

紧接着通过构图与笔触方面来看,在绘画中,我们会发现构图是组织画面的一种手段,以对形象或形式的分割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但抽象艺术却把它绝对化了。

同样,在材料与肌理方面,我们能够发现,现如今随着现代艺术概念的扩展,各种材料开始进入艺术作品之中,艺术家按照各种观念对材料做出不同的处理,使材料本身发挥最大的表现作用,这就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语言,也使其更具有了视觉上的力量。

最后,我们对比传统和现代,就会发现,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品是利用光的感觉来形成运动的感觉。与之形成对比的,现代抽象艺术却直接采用光,来制造真正的运动感。但在这其中还有的是把它们分开来,要么表现光,要么表现运动,也有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2.请说一说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和结晶,板书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在设计时要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使学生记忆深刻。美术课堂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板书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

第二,板书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

第三,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众所周知,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今天,板书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课件有一个大的缺陷:要按照别人预先设计的环节进行,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而板书的灵活性则恰到好处的弥补了其不足;

第四,板书有示范和审美作用。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高中美术《纪实摄影》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教师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片段并展示当时现场记录拍摄的照片,请学生仔细观看,并思考纪录片和照片描述了什么场景?学生回答出都是运用写实的手法对于当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录,从而引入课题《纪实摄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纪实摄影的含义

教师出示摄影作品《为邓亚萍颁奖》,并提问:

①这幅作品中描绘了什么内容?(邓亚萍获得第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后,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她颁奖的场景)

②给你什么感受?(骄傲、自豪)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种以忠实地记录现实为目的,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同时稍加艺术渲染,拍摄的内容大多为某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和社会现实的摄影就是纪实摄影。

2.纪实摄影的特点

继续展示《为邓亚萍颁奖》,并提问学生:

①摄影师是如何记录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邓亚萍颁奖的这一瞬间的?(通过邓亚萍弯腰接受萨马兰奇祝福时这一激动瞬间的画面)

②两个人物在表情上有什么特点?(微笑)

③摄影师为什么会选择这一瞬间?(邓亚萍弯腰接受祝福体现了对萨马兰奇的尊重,同时萨马兰奇抚面的动作也突出了对与邓亚萍的祝福。)

④讨论:摄影师是如何运用摄影手段来表现这样激动的一瞬间?(采用近景构图,人物写实,突出两位人物的动态和表情,背景采用虚化的手段,突出了邓亚萍的激动开心,萨马兰奇满满的祝福)

⑤那色彩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红色和黑色服饰的对比,色彩对比强烈)

教师讲解纪实摄影的特点:作品为了更好地突出事件,运用了现实性的记录来进行描绘,通过构图、色彩等艺术渲染加强当时事件发生的真实性和故事性。这就是纪实摄影的特点:现实性和记录性。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邓亚萍颁奖》这幅作品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邓亚萍颁奖》表现出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以体育为典型代表,以邓亚萍为典型人物,象征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已经觉醒!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艺术家拍摄这类的摄影作品有什么目的?(表达对事件或人物的个人观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纪实摄影体现出被拍摄人物、景物以及摄影者的社会观点,在摄影的作品中,作者都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来进行事件的记录拍摄,在拍摄的过程中作者加入了自己对于此类事件的看法和情感,并希望观赏者能够看到作品的内涵。此类摄影对社会和生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展现社会现实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纪实摄影的社会性。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出示系列摄影作品《镜界·2019全国两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表现特色以及作者的目的。

2.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新闻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教师从构图、色彩、目的等方面予以评价。

(如《最炫民族风》:内容—人民大会堂前,身穿民族服饰的人大代表跳起来;构图—近景;色彩—红色、蓝色;目的—为参加两会而高兴、自豪)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纪实摄影是现在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记录社会事件以及现象的艺术表现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此类摄影中所呈现出的人文关怀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纪实摄影创作的光线运用,感受不同光线对于纪实摄影所产生的画面影响和效果的呈现。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一谈纪实摄影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纪实摄影记录的是与人有关的社会画面,反映出拍摄者对被拍摄对象的关注。它一般是出于记录和研究的需要,促使人们关注和思考人及其生存的环境,并由此影响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时,也给历史留下了较为完整的影像资料,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前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及其生存环境、生存状态。

通过纪实摄影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对于社会的影响力,能够反映社会的真实现状的呈现,所以纪实摄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社会、表达世界的一种艺术方式。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纪实摄影的含义、特点以及纪实摄影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纪实摄影作品的欣赏、讨论、对比,掌握纪实摄影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并提高鉴赏纪实摄影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纪实摄影中呈现的人文关怀以及感受摄影的现实性。

高中美术《纺织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一开始,老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古时有位凡女阿涅克剌炫耀自己的纺织手艺超过工艺的女神雅典娜,并与之比试,在刺绣中体现奥林匹斯众神的丑闻。这使女神雅典娜十分恼火,一气之下就把这位聪明的少女变为蜘蛛。17世纪西班牙有位非常杰出的画家委拉斯凯兹他就以这则神话故事为题材创作过一幅油画作品,但是他在画面里着重表现的却并不是这则故事,那委拉斯凯兹究竟在画面里着重表现的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去一探究竟,走进我们今天的课题—《抽象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①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纺织女》图片并提问: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画面在哪里表现了这则故事?

学生发言:画面后景壁毯上的图像描绘的就是这则神话故事。

②教师引导提问:画家只把这则故事画在了后面的背景中,那画面中主要描绘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主要描绘了五个纺织女工在西班牙皇家纺织厂的各种劳动姿态。在这五个纺织女工当中,最突出的是画面近景右侧那个穿白衣的纺织女。

2.创作手法

①继续提出问题:画家采用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描绘这一主要人物,他是如何表现的呢?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画家选取了纺织女的背部进行着重描绘。

②教师接着提问:通过怎样的背部描绘,画家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

学生回答:他用沉稳的笔触,有力的线条刻画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真实的劳动女性形象。

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纺织女》图片并提问:画面除了这些劳动者,还能找出哪些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在画面背景中还刻画了正在欣赏壁毯的宫廷贵妇。

3.创作意图

①教师继续提问:画家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巧妙的处理在同一画面中,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景中纺织女的繁忙疲惫与背景中正在欣赏壁毯的宫廷贵妇的悠闲轻松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劳动者的姿态,还表现了阶级差异。

②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试着领悟一下作者想传达的感情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主要描绘了前景和背景两部分,着重描绘前景劳动者的姿态,表现了画家对劳动者的同情与赞美。

活动三:总结解释

1.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总结欣赏《纺织女》这幅油画作品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在欣赏此类油画作品时,我们可以从画面内容、人物刻画、笔触、氛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欣赏。

2.教师播放委拉斯凯兹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了解画家委拉斯凯兹的生平,并介绍委拉斯凯兹的艺术风格:

他的绘画有很强的写实性,反映社会生活时既不颂扬也不谴责。在许多描绘社会底层大众的画面上,既不是赞美贫穷的圣洁,也不是对贫穷的鄙视,他的画对社会的启示意义很少,他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和革命家。而且他是只限于再现现实的艺术家,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是: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实地描绘在画布上罢了。

活动四:鉴赏评价

1.教师出示委拉斯凯兹的另外一幅油画作品《宫娥》,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欣赏,并提醒学生可以从画面内容、人物刻画、氛围等角度进行分析。

2.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完成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该画描绘了宫廷里的日常生活。小公主玛格丽特占据画面的中心的位置。一名宫女向她跪献水杯,旁边还有侍女围绕,光线集中在小公主的身上,突出了画面主体。画家还把自己安排在这一颇具戏剧性的情节中,使整幅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调。依然体现了委拉斯凯兹写实的艺术风格。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画家委拉斯凯兹被誉为真理画家,他善于再现真实的现实生活,在他的画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于劳动者的同情和赞美,所以同学们也要留心观察生活,并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课后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18世纪西班牙的另一位画家戈雅,并找到他的作品进行欣赏。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你对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了解。

【参考答案】

委拉斯凯兹是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是一个伟大的写实主义者,由于他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不带主观色彩的创作习惯和长期学习卡拉瓦乔作品,他笔下的历史神话作品、宗教风俗作品都几乎没有文艺复兴或是巴洛克时代的“神气”,代之以常人自然的情态。他的绘画反映社会生活时既不颂扬也不谴责。在许多描绘社会底层大众的画面上,既不是赞美贫穷的圣洁,也不是对贫穷的鄙视,他的画对社会的启示意义很少,他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和革命家。而且他是只限于再现现实的艺术家,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是,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实地描绘在画布上罢了。《纺纱女》是他直接描绘纺纱女工的作品。《宫娥》是直接描绘了宫廷里的日常生活。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教皇英诺森十世》。在这幅画中,他只是把对象当作一个“人”来表现,画出他的身份和他的性格。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肖像在那个没有发明摄影术的年代几乎可以说是客观的写实绘画。画面上没有任何夸张,一切只忠实表现画家的视觉所见。所以把教皇的阴险、狡诈刻画的入木三分。

2.你认为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对学生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

(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第四批

高中美术《绘画的艺术语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朗诵《沁园春•雪》,并提问:这首词描绘了哪些景象?是用什么方式描绘的?

学生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并回答:这首词描绘了华北冬雪的盛景,九曲黄河冻成冰练,原野田地都因霜雪披上了素衣,一派静谧磅礴的景象。作者运用优美的文字和对偶的修辞描绘这一景象。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引导学生认识在艺术的世界里,文学用文字的语言塑造形象,而绘画通过美术的语言塑造视觉形象,从而引出课题《绘画的艺术语言》。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艺术语言的概念

展示《粉色的音调》《廊》,提问:

①这两件作品分别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粉色的音调》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五彩的音符,这些音符好像是从黄色方框里飘出来似的;而《廊》则描绘了古代园林中的廊道一景。

②当你漫步在这两个场景中,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粉色的音调》很抽象,是一种色彩的堆积与流动;《廊》很真实,给人一种深邃感。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而不同感受的形成是与其艺术语言密切相关的,所谓艺术语言就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

2.艺术语言的内容

展示《拿曼陀铃的少女》,并提出问题:

①描绘了什么内容?(描绘了一个正在弹奏曼陀铃的少女形象)

②你在这个形象中感受到了什么?(块面感很强,非常的立体)

③想一想,艺术家画中的少女形象是否真实存在呢?(不真实)

④与真实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少女形象的?(用大量的几何形体)

⑤大家又是如何通过这些几何形体来辨识出少女及曼陀铃形象的呢?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艺术家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体来代表不同的结构特征,并按照不同的视角将其组合堆叠在一起,使得画面立体而协调。

活动三:总结解释

师生共同总结:为了把语言元素组织和体现出来,美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除了刚刚分析的形体与结构,还有很多。比如西方绘画中的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章法、皴法等。

活动四:鉴赏评价

1.教师展示《粉色的音调》与《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两件作品运用到了哪些艺术语言,进一步加深对艺术语言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3.鉴赏结束,以“艺术介绍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鉴赏感受。

4.分别从形体与结构、透视与空间等方面进行欣赏,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美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艺术语言构成了这个绚烂缤纷的艺术世界,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这种艺术的多元化。

2.课后请同学们思考教材中其它美术作品,还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下节课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针对于本节课设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于题本的认真分析以及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并能够从艺术语言的形成、结构、透视等方面分析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讨论,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鉴赏能力,感受绘画的不同语言的体现,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谈一谈中西方艺术有哪些不同,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中国画强调用线条、笔墨以及随类赋彩的方法来表现;西方的油画作品强调明暗、色彩、光影。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一幅工笔人物画,注重线条与色彩的表现,以铁线描描绘,流畅有力,色彩绚丽清雅,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神态逼真,衣纹组织严谨简练。

大卫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人物塑造具有体量感,三兄弟具有强健体魄与坚毅面貌,明暗的渐变使形体产生了向画面深处延伸的立体感,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强化了空间深度的真实感。

高中美术《固有色与光源色》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示莫奈的《草垛》组画,提出疑问:画中描绘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在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揭示课题《固有色与光源色》。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探究光与色的关系

播放牛顿色光原理的小短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色彩与什么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欣赏,教师总结:光,创造了拥有色彩的世界,没有光就没有颜色;区别色彩一方面要考虑物体本身的颜色,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的光照环境。

2.固有色的概念

展示花瓶、杯子、罐子等物体,并让学生描述这些物体的色彩。

学生描述,教师讲解固有色的概念: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常态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地把握物体的色相。

3.光源色的概念

①展示莫奈《鲁昂大教堂》组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哪一幅是创作于清晨?哪一幅是创作于傍晚黄昏?是如何进行区分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创作于清晨的画作色彩偏蓝紫色,创作于傍晚的画作色彩偏黄红色。

②再次展示莫奈《草垛》组画,引导学生欣赏并小组思考问题:莫奈分别表现了哪些时间段的光线?画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光的?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画家通过画作展现了清晨、正午、傍晚等多个时段的光线。并且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了这种瞬间的光色变化。

③教师点明早晚的色光会产生变化,从而引出光源色,并讲解其概念: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因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森林”为例进行示范,在创作中体现固有色和光源色对作品色调的影响,并确定以下具体作画步骤:

1.确定构图及物象轮廓;

2.确定固有色绿色(注意色彩层次变化);

3.受光处体现光源色;

4.局部细腻刻画并整体调整。

活动四:实践展评

请学生以一处熟悉的建筑为主题进行创作,选取一天中最熟悉的时间段,将光源色体现在绘画作品中(注意光源色和固有色在作品中的区分与调和)。

学生创作完成后,上台展示作品,其他学生从画面、色调、情趣等角度进行评价,教师总评。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回顾固有色与光源色的概念。

2.讲解莫奈追光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3.思考问题:除了光源色与固有色之外,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元素可以影响物体的色彩?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介绍一下画家莫奈。

【参考答案】

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作品有我们现在比较熟知的《日出印象》《草垛》等。

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

2.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知识?

【参考答案】

美术课强调视觉性,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知识时需要运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

首先,贴近生活。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大部分来自生活,所以需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回顾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其次,设置多样的活动辅助教学。色彩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地就知识讲解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将通过色相环、实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大胆用色,肯定学生创作的色彩画面。

此外,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习色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学会观察色彩,不能概括化看待物体固有色。因此,在学生作画时,我会引导学生感受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从而丰富色彩画面。

总之,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掌握色彩表现力的同时,发展其艺术个性。

高中美术《自然肌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自然与我同行”巴黎时装周主题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模特服装的独特之处。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大自然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灵感,叶子制作的裙子,花瓣组成的鞋子,将模特们装扮的好像森林中的精灵,不同的材质为我们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而这些材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肌理。从而引出课题《自然肌理》。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初识肌理

教师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作品《竞艳》,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猫身体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猫身体上的花纹是由木纹印制而成,虽都为木纹,但每只猫身体上的木纹却不同,这就是画面的层次;进而观者能够感受到平面作品的节奏韵律,呈现出自然、清新的效果,这就是画面的肌理。

2.展开联想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换一种材料,还可以运用什么材料表现猫的特点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在生活中常接触树皮、石头、皮毛等材料都具有很明显的肌理,这些自然产物给我们营造了一场视觉盛宴,这些材料都可以应用在作品中增强画面的美感。

3.分析元素

展示《日落》《雪林》两幅作品,并提出问题:

①请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点、线、面,《日落》将落日余晖归纳成一条条五彩的线;《雪林》中的树木归纳成一个点,而且大小不同,形成面的感觉)

②画面中的纹理排列有哪些特点呢?(大小变化、长短错落、粗细对比等)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肌理在画面中呈现最本质的元素是点线面,能够给人形成美妙的视觉感受,不同的排列方法视觉效果也不同,进而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节奏美、秩序美和韵律美。

4.方法

教师继续展示《雪林》图片并提问:

①这件作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拓印)

②还有其他方法吗?(抗水法、吸附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艺术家运用最简洁的方法,将自然肌理美转化成艺术作品的美。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总结:大自然带给我们无限美好,艺术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将自然美融入艺术作品中,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活动四:鉴赏评价

教师展示呈现不同肌理的艺术作品,请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并讨论,除了绘画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

喷洒:将颜料调和成适当浓度的液体,再用喷笔或其他工具喷洒在纸上。

熏炙:用火焰在纸上烤成一种熏黑或燃烧后痕迹的肌理。

拼贴:将各种纸材或平面材料通过组合,编排,贴在有色或无色的纸上。

拓印:用颜料涂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再用纸拓印下来。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大自然孕育人类生命,同时带给人类美的享受,同学们要养成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课后请同学们寻找感兴趣的当代善于表现肌理的艺术家作品,写一个300字的作品介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说中国画中肌理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肌理”一词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在中国绘画中,我认为最能体现肌理含义的是皴法。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基本方法是,利用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来表现山的明暗(凸凹)、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不同山石的形貌,所形成的各种程式化的皴擦方法与名称。南北山水特点不同,进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北方善用斧劈皴,南方善用雨点皴。

肌理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广的词汇,在艺术作品上不论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不论是平面艺术还是立体艺术,都有所展现,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2.请问你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于题本的认真分析以及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的重点为赏析肌理在作品中的艺术特征。

由于高中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肌理”,但是并不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发现肌理在抽象作品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自然肌理这种课程在高中的美术课中出现,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又能拓宽眼界,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五批

高中美术《泰姬·玛哈尔陵》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讲解泰姬·玛哈尔陵的背景故事:15岁的沙贾汗王子在集市上遇到了一名叫做阿姬曼的姑娘,从此迷恋上她,五年之后他们喜结连理。当沙贾汗夺权失败颠沛流离期间阿姬曼总是形影不离的陪伴在他身边。后来沙贾汗成为了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位君王,虽然沙贾汗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阿姬曼始终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便为正式册封为“泰姬”,誉为“王宫之冠”。可最后年仅38岁的泰姬还是死于了难产,沙贾汗难以面对王后离去而悲痛欲绝,他下令宫廷禁止一切娱乐活动,来为王后默哀两年,为决心为王后打造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泰姬·玛哈尔陵》。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概况

多媒体展示泰姬·玛哈尔陵图片,提出问题:

①泰姬·玛哈尔陵在哪个国家?(印度)

②整个建筑给你什么感受?

③建筑是什么材料的?(大理石)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它的殿堂、钟楼、尖塔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造,整体给人以端庄、肃穆的感觉。

2.造型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泰姬·玛哈尔陵,并思考问题:

①从建筑外观看,类似于我国的哪种寺庙?(清真寺)

②该建筑类型在外观上有什么特点?(球形圆顶)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泰姬·玛哈尔陵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的独特风格,建筑的顶部为半球型的圆顶,是伊斯兰文化的建筑典范。

3.布局

多媒体展示不同角度的泰姬·玛哈尔陵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组织小组讨论问题:泰姬·玛哈尔陵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泰姬·玛哈尔陵布局简明,整个陵园是一个长方形,正中央是陵寝,前方两边是花园,正前方的水池倒影出整个建筑,形成呼应,两边的两座清真寺达到空间上的对称与平衡。

活动三:总结解释

多媒体展示泰姬·玛哈尔陵的三维实景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总结泰姬·玛哈尔陵的建筑特点以及地位。被誉为“大理石之梦”“白色大理石交响乐”,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活动四:欣赏评价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建筑,引导学生欣赏并找出伊斯兰建筑,小组讨论伊斯兰建筑的特征。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伊斯兰教建筑外观上奇想纵横,庄重而富有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主要特点有半圆型的穹顶、空间上对称平衡。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泰姬·玛哈尔陵》的艺术特色,情感升华:泰姬陵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传递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我们也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课后请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中国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如明十三陵等。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泰姬·玛哈尔陵》属于什么建筑风格?

【参考答案】

《泰姬·玛哈尔陵》又称《泰姬陵》,是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的典范。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

布局上泰姬陵整个陵园是一个长方形,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前方两边是花园,正前方的水池倒影出整个建筑,形成呼应。

构图上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轮廓同穹顶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泰姬·玛哈尔陵的历史背景与地位,熟知泰姬陵的布局、造型等特点,掌握鉴赏陵墓建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分析泰姬·玛哈尔陵,掌握其建筑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泰姬·玛哈尔陵的形式美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高中美术《结构素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设置“找不同”的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系列的素描作品,让学生找一找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哪一张明显与其它不同?

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并发言,教师总结得出:脱离了明暗,以线来表现物体的结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结构素描,顺势引出课题《结构素描》。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知结构素描的特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水壶的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作品,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手法有什么不同?(结构素描以线造型,明暗素描以面造型。)

②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别着重表现水壶的哪些特点?

学生对比观察分析,教师总结:结构素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强调突出水壶的结构特征。明暗素描则利用光、影、色调,着重表现水壶的形态、空间、质感等丰富的变化。

2.强调结构的表现

①展示水壶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水壶具有哪些结构?”(壶身及壶把手的外部结构)

②设置“比一比”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壶结构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并小组讨论:作品与学生观察到的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作品描绘了壶身及其把手的内部结构)

教师继续提问:可以通过什么手段理解内部结构?作品中着重刻画了哪部分的结构?(观察、想象)。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结构素描要表示出形体的内部结构,需要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尤其应该强调其形体转折处,使物体清晰呈现出结构特征。

3.线条的表现手法

教师展示陶罐实物,并设置“试一试”的活动:以美术小组为单位尝试画一画陶罐的结构。在尝试期间可以对物体进行测量及推理、想象,注意物体的透视比例关系。待学生尝试后,展示教师课前绘制的陶罐结构素描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线条方面观察对比,说一说与自己的作品与教师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结构素描描绘时要运用不同粗细、深浅的线来表现空间的虚实及被画物的质感。表现实际轮廓的线应实一些、粗一些,表现内部结构的线要虚一些、细一些。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水壶及书本,用结构素描的方式通过写生绘制热水壶及书本,向学生演示写生步骤:

1.起稿构图,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物体的整体结构以及画面各物体之间的大小前后关系。

2.确定物体轮廓之后,特别要用线画出形体内部结构,尤其应该强调其形体转折处,使物体呈现出整体框架,以突出其结构特征。

3.深入造型,以不同粗细、深浅的线去表现空间、虚实及被画物的质感。表现实际轮廓的线应实些,表示内部结构的线要虚些,使画面更加完整。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以结构素描的方式创作一幅写生作品,注意物体内部结构的表达。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作品后举办“结构素描画展”,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4.其他学生从结构、线条等方面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做总结性评价。

(如《书包》:内容—表现了书包包体、包带、侧兜等结构特征;线条—书包外形轮廓线较实较粗,内部拉锁、小兜等线条较细,背部的包带线条较虚)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回顾结构素描的特点及其写生方法。素描的练习使大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记录生活。

2.课后尝试用结构素描的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物体,完成后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组成以“结构大全”为主题的黑板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什么是结构素描?

【参考答案】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于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2.在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

【参考答案】

感知能力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的情感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力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为此我们美术教学中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会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第二,让学生敢画,勇于表现自我个性。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第三,带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和美术作品展,或者邀请当地有名的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授课等。相信通过这样多维度的引导,能够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美术《网页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多种绚丽网页,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经常会浏览不同的网站,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页,有没有想过这些网站的网页都包含哪些元素?它们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引出课题《网页设计》。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网页与网站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网站与网页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词汇,那么你们知道两者有何区别?有何联系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网页就是通过浏览器在Internet上看到的页面,英文名称为Web Page;网站则是网页的集合;通常所说的首页是指网站的第一个网页,一个网站可以有很多网页,而首页只有一个。

网站之所以称之为“站”,就代表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站点,建好了一个网站,就相当于在互联网上“安了一个家”,还需要注册一个域名或企业邮箱,整个内容就是一个个的网页相互链接而成,从本质上讲,网站是由域名、空间、网页组成,网站包含网页。

2.网页组成部分及作用

①出示一张网页截屏图片,提问:通过观察图片,你认为一个完整的网页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浏览器、导航条、图像、页眉、文本、页脚)

②教师讲解导航条是连接整个站点的纽带,设计制作导航的重点在于简单、明确,紧接着提出问题:导航条在网页设计中处于什么位置?又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导航条的位置多设计在网页的上方和左侧。用于检索、查询,是引导浏览者在站点各个页面间跳转的导航系统。

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并提问:相信每位同学都使用过浏览器,浏览器包括哪些内容?页眉和页脚这两个词同学们也不会陌生,建立文档都会用到,那在这里页眉页脚又代表了什么?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浏览器包括:工具栏、菜单栏、地址栏、状态栏、滚动条;

页眉:又叫页头,代表了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受众定位,所以也是设计的重点;页眉通常放置站点LOGO或者名称的图片以及旗帜广告等;

页脚:(版权)页脚和页眉相呼应,主要放置作者或制作公司信息等。在动手制作网页之前,要做详尽的网站规划,其中包括建立网站结构流程图,确定网站所有关键页面的内容及其与其他网页的链接关系,这样设计出的网站才会有清晰合理的展现结构。

④教师继续引导并提出问题:在网页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中,哪两个元素缺一不可,又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图像和文本是网页的两大构成元素,缺一不可;两者在页面中的设计决定页面整体布局。且文本是页面主要表达的文字内容,通常整段出现。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并提出问题:谈谈对多媒体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随着网页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在网页中也被广泛地应用。大量运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其他媒体、大大增强了网页的传播性和可读性,近几年多媒体也常出现在网络广告之中。

活动四:欣赏评价

教师出示另一张网页截屏图片,引导学生分别指出网页主要构成元素所处位置,并说明其作用。

并简单总结:在动手制作网页之前,要做详尽的网站规划,其中包括建立网站结构流程图,确定网站所有关键页面的内容及其与其他网页的链接关系,这样设计出的网站才会有清晰合理的展现结构。

活动五:小结作业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并情感升华。

2.课后作业:收集制作网页常用的软件,为下节课内容做准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网页设计需要确定哪些设计目标。

【参考答案】

①业务逻辑清晰,能清楚的向浏览者传递信息,浏览者能方便的寻找到自己想要查看的东西;

②用户体验良好,用户在视觉上,操作上都能感到很舒适;

③页面设计精美,用户能得到美好的视觉体验,不会为一些糟糕的细节而感到不适;

④建站目标明晰,网页很好的实现了企业建站的目标,向用户传递了某种信息,或展示了产品、服务、理念、文化。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了解网页与网站的区别,并掌握网页主要构成元素及作用。基于本节课内容及学情,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熟知网页设计与网站的区别,网页的主要构成元素,掌握各个元素的作用。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网页设计相关基础知识,了解网页的主要构成元素。

(3)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养成热爱艺术,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